第2章 古戏台上的眼睛

第二章古戏台上的眼睛

破晓前的雾气在石板路上凝成霜花,李故里裹紧驼色羊绒围巾,往护城河渡口处的石狮嘴里塞了个微型定位器——昨夜洒在铁盒上的荧光粉残留在狮子左爪缝隙里。当铜胎珐琅怀表表针指向五点四十七分,对岸桥洞下准时传来航船马达声,系着红绸的乌篷船刚转出弯道,船头突然激烈摇晃,整船莲藕倾覆的刹那,她看见三轮车大小的铁箱沉入河底淤泥。

“最近的水鬼打捞队三小时才能到。“巷口早餐铺的余老板递来姜茶,铁观音混着老姜的气息熏得她眼眶发热,“不过月初也沉过个木箱,听说装的是...“

老人的话被刺耳的金属刮擦声打断。推土机履带碾过青砖的响动惊飞檐下家燕,李故里闪身躲进仪门洞,看着五名戴橙色安全帽的壮汉在古戏台前拉起警戒线。脚手架缝隙间突然坠下半幅残破幕布,靛蓝锦缎上的星宿图在晨光中泛起磷火般的幽光。

“让开!让开!“领头的光头男人用撬棍戳着陆砚秋脚边的金砖地面,“文物保护牌去年就到期了,再妨碍施工连你那些破戏服都保不住!“

李故里注意到光头右手食指戴着翡翠扳指,戒面正是她丢失的银杏玉佩同料。老艺术家护着学员后退时的踉跄里藏着武生步法,抖开的水袖精准扫落光头腰间的对讲机。趁众人推搡之际,她快步上前拾起设备,却发现频道显示着“XJ5-7“——正是父亲图纸上的危房编号。

“保安大哥留步!“她捧着保温杯佯装被撞倒,泼出的茶水在光头工装裤上洇出福建白茶特有的琥珀色。望着对方骂骂咧咧离去的背影,口罩内侧提前涂好的姜黄试剂正缓慢显色——渗着蓝边的茶渍证明这人接触过“缠魂丝“药剂。

午后的藏书楼弥漫着樟脑气息。李故里戴上文物修复专用的放大镜,将被褥浸湿的笔记本残页铺在紫外线灯下。父亲苍劲的钢笔字逐步显形:

甲戌年三月初九古窑遗址(补充记录)

·曜变盏残片背面的楔形文字酷似良渚玉琮刻符

·窑工骸骨手部关节有人工增生物(疑似控制傀儡的机关术)

·定向爆破后发现地下祭坛,石壁裂缝渗出黑色粘液(取样失败)

突然响起的微信提示音惊得她指尖轻颤。古董店老板娘发来段模糊视频:凌晨四点的老宅窗外闪过灰衣人影,夜视镜头里那人膝盖反光处分明缀着昆曲武生的护膝铜片。当她放大对比陆砚秋工作室照片时,第二段视频接踵而至——枯槁的手正将滇金丝猴皮缝入戏服衬里。

“叮咚——“

空调出风口飘落的传单上印着《葑溪古镇改造规划图》,被红圈标注的“非遗体验区“地下结构间,暗藏与古窑祭坛同款的九宫八卦布局。李故里用拓印纸描摹图案时,墨汁突然沸腾般泛起血泡,转瞬间凝成三十年前青鸢堂火灾现场的俯瞰图。

蹲守到第三日寅时,终于等到秘密。巡更老人的梆子声远去后,古戏台藻井传出机括转动的轻响。李故里屏息潜至描金柱后,看着陆砚秋从暗道捧出镶螺钿木匣。老艺人焚香祝祷时的呢喃随烟升起:“...特诏铸印局造灌口二郎神印...“

木匣开启的微光照亮整座戏台。明代御赐的鎏金点翠头面里,藏着半块热电偶传感器,表盘镌刻的英文小字令她心惊——“Hiroshima 1945.8.6“(广岛1945.8.6)。这时背后阴风骤起,回身格挡时外套撕裂,暗袋里的缅铃滚落台阶,发出高频震鸣。

“小心头顶!“场务大爷的暴喝伴随木梁断裂声炸响。李故里被人拽着滚下台阶时,瞥见悬在头顶的走马灯倏忽熄灭——灯内转动的皮影不是传统人物,倒像是父亲日记里的矿井人偶。救她的哑巴少女在掌心快速划字:“窑三笛“

为验证猜想,她连夜潜入库房。叉车托盘上的明代黄花梨药柜散发着龙脑香气,第五排“羽“字号抽屉需要特殊手法开启——父亲教过的九宫飞星推演法在此派上用场。暗格内的曜变盏残片触手生温,用紫光灯照射时,楔形文字化作地图坐标指向渤海湾某岛。

次日清晨,码头茶馆的电视新闻正在播报考古新发现:“...东周古墓出土编钟表面发现微雕二维码...“画面突然跳闪,变成年轻时的父母在古窑前的合影。诡异的是照片右下角那个戴圆框眼镜的男孩,此刻正透过屏幕直视她的眼睛——那是三天前在护城河溺水失踪的板栗摊主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