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徐州风云起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陶应在一片混沌中悠悠转醒,只觉脑袋昏沉,宿醉之感强烈。他下意识抬手揉太阳穴,睁眼却惊见陌生的雕花床榻与古朴帷幔,屋内弥漫着陈旧又陌生的气息。

“这是哪儿?”陶应惊恐低喃,声音在寂静屋内格外突兀。

这时,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位老仆匆匆而入,瞧见陶应坐起,眼中闪过惊喜,忙不迭道:“二公子,您可算醒了,老爷和夫人都担心坏了!”

陶应满心疑惑,还未及开口询问,一段不属于他的记忆如汹涌潮水般涌入脑海。他竟穿越成了汉末陶谦的次子陶应,时年二十五岁。

陶应强装镇定,打发走老仆后,迅速梳理着新身份与当下局势。他深知,此刻的徐州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五万人马掌控在曹豹手中,此人野心勃勃,对军权极为看重;而糜竹,作为徐州巨富糜家的当家,财力雄厚,在徐州商界影响力非凡;陈登与陈珪父子,在徐州官场根基深厚,人脉广泛,是不可忽视的本土势力。

陶应心中盘算,要在这乱世立足,掌握军权是首要之事。稍作整理,他便前往陶谦书房。

书房内,陶谦正眉头紧锁,审阅着公文。见陶应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放下手中竹简,和声问道:“应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陶应恭敬行礼,朗声道:“父亲,如今天下大乱,徐州局势岌岌可危,孩儿想进入军队,为父亲分忧,为徐州百姓谋福。”

陶谦微微一怔,旋即露出笑容:“好,不愧是我陶谦的儿子,有志气!只是这军队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陶应心中一紧,却仍坚定说道:“父亲,孩儿愿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经验,定不负父亲所望。”

陶谦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一动:“既然如此,我便给你个机会,先去军中历练,若有能力,我自会重用。”

陶应大喜,连忙谢恩。

从书房出来,陶应并未松懈。他深知,曹豹定会百般阻挠,必须先下手为强。经过一番打听,他得知曹豹与徐州城内部分势力暗中勾结,企图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陶应心生一计,决定从曹豹的盟友入手,分化瓦解他们的联盟。他先找到糜竹,此时的糜竹正在自家府邸的庭院中,悠然品茗。

陶应见到糜竹,恭敬行礼:“糜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冒昧前来,还望先生勿怪。”

糜竹打量着眼前的陶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连忙起身回礼:“陶公子客气了,不知公子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陶应直言不讳:“先生,如今徐州局势复杂,曹豹野心勃勃,妄图掌控徐州军政大权。若让他得逞,徐州百姓恐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此番前来,是希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共同对抗曹豹。”

糜竹微微皱眉:“公子所言极是,但此事干系重大,容我三思。”

陶应见状,又添了一把火:“先生,我已掌握曹豹与曹操暗中往来的证据,若他与曹操勾结成功,徐州必遭战乱,糜家的生意也将受到重创。”

糜竹脸色微变,沉思片刻后,拱手道:“既然如此,糜家愿助公子一臂之力。”

得到糜竹的支持后,陶应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陈登与陈珪父子的府邸。

此时,陈登与陈珪正在书房中商议徐州局势。陶应被引入书房后,再次表明来意。

陈登眉头微皱:“公子,曹豹在军中势力庞大,贸然与之对抗,恐非明智之举。”

陶应胸有成竹:“元龙先生放心,我已得到糜家的支持,且掌握了曹豹的一些把柄。只要我们联手,定能将他扳倒。”

陈珪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公子既有此决心,我陈家自当全力支持。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陶应心中一喜:“多谢二位先生支持,陶应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与陈登、陈珪父子商议妥当后,陶应回到自己的府邸,开始精心筹备。他一面安排亲信密切监视曹豹的一举一动,一面与糜竹、陈登等人保持密切联系,制定详细的计划。

几日后,陶应得知曹豹将在城中的一处秘密据点与盟友商议谋反之事。他当机立断,决定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深夜,陶应率领着精心挑选的亲信,在糜竹和陈登派来的人手配合下,悄然包围了据点。

“曹豹,你已被包围,速速投降!”陶应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犹如洪钟。

据点内顿时乱作一团,曹豹惊慌失措地冲出来,却发现自己已陷入重重包围。

“陶应,你竟敢算计我!”曹豹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地吼道。

陶应冷笑一声:“曹豹,你妄图谋反,罪不可恕。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曹豹的手下纷纷投降,他本人也被陶应生擒。

陶应将曹豹押解到陶谦面前,陶谦看着狼狈的曹豹,脸色阴沉:“曹豹,你辜负了我对你的信任,该当何罪!”

曹豹面如死灰,瘫倒在地,无言以对。

陶应趁机说道:“父亲,如今曹豹已除,徐州军权不可旁落。孩儿愿为父亲分忧,统领徐州军队,保徐州百姓平安。”

陶谦看着陶应坚定的眼神,微微点头:“好,既然如此,徐州军队便由你掌管。望你莫要辜负我的期望。”

就这样,陶应成功掌握了徐州军权。然而,他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徐州城外,曹操、袁术等势力虎视眈眈,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