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找汪宝仪算账
- 大明:朕真不想做皇帝啊
- 再丛中笑
- 2040字
- 2025-04-26 23:33:18
朱祁钰本来还气冲冲的想去找汪宝仪算账。
这算是什么事情,他朱祁钰好歹也是孩子的爹,就连黄鉴都知道了,他这个孩子的爹不知道?
这算是什么事情!
只是朱祁钰走着走着,原本急促的脚步也有些缓慢了下来。
朱祁钰突然觉得有些心虚,无论是发生的还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他都觉得自己有些愧对于汪宝仪。
说实话,朱祁钰是觉得自己让汪宝仪吃了不少苦。
不仅是已经发生的,之前朱祁钰因为其怀有身孕,再加上有了杭玉这个新欢而冷落了她的事情。
还有在原本的时空,也就是之后发生的事情。
因为汪宝仪劝说自己不要改立太子,自己便将其的后位给废了。
虽说不像胡氏那样直接打入冷宫,但是实际上却也和打入冷宫差不多了,自己平时没事儿的时候也基本不会过去。
所以说,朱祁钰其实对于汪宝仪来说是有愧的,所以很多时候,朱祁钰在她面前都不够理直气壮,包括现在也是一样的。
而且这件事的根子不仅仅在于汪宝仪劝阻自己不要改立太子,改立太子这件事只是诱因而已,或者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件事情的根子还是汪宝仪没有子嗣。
在原来的时空当中,汪宝仪生了两个女儿。
没错,这第二个也是女儿。
只是时间有些不一样,朱祁钰算了算时间,应该是提前了一年左右。
前世汪宝仪那个时间才有了第二个孩子,归根结底还是他朱祁钰太宠溺杭玉了,冷落了汪宝仪。
而这一世汪宝仪受到了胡氏的打击,知道了有一个儿子的重要性。
再加上朱祁钰回来之后,对于这二人一直是一碗水端平的,至少朱祁钰认为是如此。
但是归根结底,朱祁钰还是觉得自己有些亏欠汪宝仪。
朱祁钰的脚步不知不觉的就慢了下来,而汪宝仪却一抬眼就看见了朱祁钰。
汪宝仪将手中的女儿交给了一旁的侍女:“王爷,你来了?”
虽说朱祁钰觉得自己亏欠汪宝仪,但一想到汪宝仪瞒着自己的事情,还是拉下了脸来。
虽说汪宝仪隐瞒这件事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知道他即将要走了,不想分他的心,让他担忧。
但不管是什么理由,自己的妻子有了身孕,总该告诉自己的丈夫吧?
所以说朱祁钰此时还是摆出了一副臭脸,颇有些爱答不理的答道:“怎么,我不该来?”
汪宝仪和杭玉不同,朱祁钰要是这么对杭玉说话,杭玉那个火药桶说不定立马就爆炸了。
但是汪宝仪却是传统大家闺秀的性子,换句话说就是知书达礼,性子有些软弱。
“这是王爷的家,自然是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只是不知道谁又惹王爷生气了,虽然臣妾不懂什么家国大事,但没准儿也能替王爷分忧!”
朱祁钰没好气的哼了一声:“哼,谁惹到我了?
这你还不清楚?”
听了朱祁钰这话,汪宝仪一脸的纳闷儿:“我今日还没有见到过王爷,怎么就惹到王爷生气了?
若是臣妾的不是,臣妾给王爷赔礼了!”
朱祁钰看汪宝仪那副正经的模样就觉得生气,顺便一脚踢在院门上,将院门踢得关上了。
随后朱祁钰一把就将汪宝仪揽入了怀里:“哼,你啊你,别看着平日里知礼规矩的很,有了身孕这么大的事情也敢瞒着我?
这要不是黄鉴告诉我,没准儿我还真被你给瞒过去了!”
听了朱祁钰这话,汪宝仪的脸上明显出现了一丝诧异,同时也有些纳闷儿。
她这事儿可是跟谁都没说过,只招了府中一直养着的老医师过来给看了看,就连这事黄鉴都能知道,真是有些让她没有想到。
不过汪宝仪这疑惑并不难以理解,毕竟黄鉴这个王府大总管兼长史可不是吃干饭的。
事关府中王妃等女眷的清誉以及安全,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朱祁钰不戴绿帽子。
黄鉴几乎就连这院落当中进了一条公狗都知道,更何况是一个老医师呢。
不过也不全是为了这些,朱祁钰如今还是有不少人恨他的,平日里要是不小心,让刺客混进来怎么办?
要是朱祁钰真的受了什么伤害,别说朱祁钰能不能放过他黄鉴,就是黄鉴自己也会羞耻死了。
无他,这是他王府大总管的本职工作,要是连这个都干不好的话,那他还不如回家种红薯去!
哦,忘了大明如今还没有红薯这种产量逆天的粮食作物,那东西原产在美洲。
只不过朱祁钰也不知道现在的南洋有没有,反正朱祁钰也给裴琰二人下了命令,他们除了买粮食,第二个任务便是购买红薯,土豆这种产量极其恐怖的粮食作物。
要说起这种东西,简直真是逆天,朱祁钰都觉得老天有些太过于宽待那些蛮夷了。
毕竟这两种作物不仅产量极其恐怖,而且其中能让人活命的淀粉更是达到了一个夸张的比例。
换句话说,这种东西一亩地就能养活几百人,而种产量比较低的水稻,小麦一亩地可能就只能养活几十人。
最关键的是,这两种作物还极其耐旱,这一点更是令人发指。
要是有了这两种作物的话,那么大明还没有开发的那些不太好的土地,例如山地等,都可以种上红薯。
就凭这一点,就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
就连日后的满清,能维持三百多年才因为外部原因灭亡,也大多都是靠了这两种高产作物。
要是没有这两种作物,就凭满清那样不将汉人当成人一样剥削,说不定就和元朝一样,几十年就灭亡了。
但就是有这两种作物的功劳,满清硬生生撑了三百年。
还是那句话,这片神州大地之上的百姓是最安稳,最脚踏实地的一群人。
只要让他们有一口饭吃,不至于活不下去,那他们就会如同顽强的野草一般生存下去,不至于将脑袋绑在裤腰带之上揭竿而起。
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但是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个朝代能完成这个要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