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特里尔大教堂:德国历史最悠久的主教教堂

特里尔位于德国西部,历史上曾经是古罗马的领地。据历史记载,特里尔城建于公元前15年,当时正是奥古斯都在位时期。在当时,特里尔城是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军事上非常重要。2世纪,这里开始大规模修建城墙和城堡。3世纪末,戴克里先皇帝更是把这里当作罗马帝国北边的首府,将宫廷设在了这里。因此,特里尔城又有“北边的罗马”之称。在中世纪早期,特里尔已经是当时德意志最繁华的城市之一。特里尔的大教堂也是德意志历史最悠久的教堂。

315年,君士坦丁大帝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海伦女王,决定将她曾经住过的宫殿改造成教堂。因为宫殿很大,最后改造完成后成了两座教堂,其中北边的那座是主教堂,供奉圣彼得;南边那座成为社区教堂。后来,南边那座被改为圣玛利亚教堂,北面那座被称为大教堂,也就是特里尔大教堂。两座教堂关系紧密,共用一处地基。

特里尔大教堂原本是一个平面为长方形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在蛮族大举入侵期间,旧教堂被严重毁坏,只剩下了一些墙体。1040年,当时的特里尔大主教决定重建大教堂。工匠们保留了原本旧教堂正方形的开间特征,并在教堂的西边复制了这一特征,修建了新的西立面。这个宏伟的西立面最终于11世纪中叶修建完成。之后教堂又向东部进行扩建。12世纪60年代,建成了带半圆形室的后殿。13世纪20年代,教堂中先后增添了石制的拱顶和回廊。到了14世纪,南边的塔楼增加了一层,而这个塔楼也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在11世纪的时候建的,北边的塔楼则是在9世纪的时候建的。17世纪,南边这座塔楼上安装了一口大钟。进入20世纪之后,因为地下水的影响,教堂的地基一直在下沉,甚至有倒塌的危险。至今为止,抢救工程仍在持续。

特里尔大教堂特里尔大教堂不仅是德国最古老的教堂,也是西方文明最壮观的历史见证之一,其装饰艺术堪称艺术史上的杰作

特里尔大教堂的穹顶

特里尔大教堂是杰出的罗马风教堂。教堂的西立面带有浓郁的德国罗马风特点。它的外观很像中世纪的城堡,厚厚的墙体上开窗面积不大。西立面的中央突出一个巨大的半圆室,两边各有一个圆形楼梯塔。南北两侧,也就是侧廊的最西端,各有一座高大的正方形塔楼与楼梯塔相连。塔楼的屋顶都是角锥形,其中南边塔楼上有一口大钟。正门入口处几乎没有装饰,只有几尊雕像。这些雕像神情肃穆,给人以庄重感。大门的上方墙面上的半圆形盲拱和中央半圆室上的圆拱窗,中和了一部分严肃的感觉。大门盲拱的上方还有拱廊将楼梯塔和半圆室上的廊道联系在一起。这里除了常规用途之外,当初还曾经是弓箭手的隐藏地,体现了特里尔城在历史上军事要塞的地位。整个建筑都用壁柱、意大利伦巴第带、盲拱和连拱檐壁进行划分。

同外部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相同,教堂内部的光线十分暗淡,显得一派森严。早期教堂内部装饰也比较简单,到了18世纪,大主教认为这座教堂装饰太过陈旧,于是增加了许多华丽的花饰,还有很多雕塑,将教堂内部装饰成了巴洛克风格。1891年,大教堂又进行了一次内部装饰,工期长达20年。我们今天所见的教堂内部装置都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置办的。

经过多次的改建和扩建,特里尔大教堂逐渐显示出不同风格相交汇的特征。在这里,除了罗马风之外,巴洛克风格甚至一些罗马时期的遗留风都能见到。这样多种风格的混搭让第一眼看到特里尔大教堂的人有些不适应,但是注视越久,越会对这座建筑着迷,进而让人对历史上相继主持建设的设计师们心怀敬意。有人曾说,有的建筑物是第一眼就会让人惊叹的,也有的建筑物不是这样,需要细细体会,特里尔大教堂就属于后一类。

考古学家在对大教堂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出土了一些精美绘画的局部,这些古代的绘画精品被各大博物馆收藏。大教堂就像一座宝库,不同时代的人在里面埋上宝物,等待后人去发掘。据说里面供奉着耶稣遗留下来的衣衫,还有古时候圣母玛利亚的雕像,这些圣物吸引了众多信徒来此朝拜。

和很多大教堂一样,特里尔大教堂也承担着墓地的职责,里面的陵墓中安葬着许多重要人物,包括历任特里尔大主教,以及德国公爵。这些陵墓因为年代跨度大,所以本身也成了一部历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主教墓碑上的雕刻,便是人们了解当时雕饰的活教材。现在,到特里尔大教堂来参观和朝拜的人来自世界各地,每天都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