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帕提侬神庙:雅典的永恒之美

帕提侬神庙是多立克柱式的巅峰之作。作为雅典卫城的核心建筑,帕提侬神庙坐落在卫城中一块巨大的高地之上,无论建筑坐落的高度还是建筑规模都凌驾于其他建筑。从雅典城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位于卫城顶端的这一神庙。帕提侬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有“希腊国宝”之称。

帕提侬神庙是献给雅典娜女神的。“雅典”城的名字就来源于它的守护神雅典娜。传说海神波塞冬与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夺雅典城的守护权,最后他们达成协议:能为人们提供最有用东西的人,就能成为雅典城的守护者。波塞冬送给人类一匹骏马,象征着战争;而雅典娜送给人们一棵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油橄榄树,象征着和平。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因此雅典娜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取得了雅典城的守护权。

公元前490年,雅典人在雅典城42公里外的马拉松打败了波斯人,以此为契机,他们为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建造了新神庙。但是,十年之后,波斯人占领雅典,破坏了神庙,雅典人异常恼怒,将波斯人赶走之后,他们保留了神庙遗址。公元前450年,雅典人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再度将军事和经济发展到了高峰,于是他们聚集最好的建筑师和雕刻家,在卫城顶端造出了惊世之作。

雅典卫城帕提侬神庙 帕提侬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帕提侬神庙背西朝东,耸立于3级台基上,神庙基座长69.54米、宽30.89米。东西两立面的山墙顶部距离地面19米。除屋顶用木材以外,神庙其他部分都是由晶莹洁白的大理石建造而成。帕提侬神庙是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的完美结合。神庙东西正面采取八柱的多立克柱式,南北两侧则按照侧面柱数为正面柱数的2倍多1的典型模式,有17根巨柱,柱高10.5米,柱底直径1.9米。和早期的多立克式神庙相比,帕提侬神庙的多立克柱更为纤细,檐部也更为轻巧。

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来自比例和秩序。而帕提侬神庙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完美建筑,它的每一个尺寸,从整体到局部,相互之间都有相当严密的比例关系。神庙总宽与总长的比接近4∶9;柱子底部直径与柱子中线间距之比是4∶9;立面水平檐口高度和神庙宽度比也是4∶9;立面水平檐口高度和神庙总长的比是16(42)∶81(92)。显然4∶9是希腊人非常喜爱的一个比例。这种在众多关键尺寸上运用统一比例的方法使帕提侬神庙整体看上去无比和谐美观,就像是“凝固的音乐”一样,让人陶醉其中。

不过,帕提侬神庙建筑的完美之处并不只在这些死板的数字上,还在于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观赏效果而对建筑做出细微的矫正。为了避免由于人眼的错觉而使建筑中央有下垂的感觉,帕提侬神庙中包括台基、额枋、檐口在内的长水平线条,全部都向上微微隆起。为了使神庙在整体上显得更为稳重,所有柱子也都向建筑平面中心微倾。据说这些柱子中心线向上延长可以在2.4千米的高处相交于一点。换句话说,实际上帕提侬神庙里并没有一根垂直或水平的线条。为了校正在明亮天空背景下角部的柱子显得较细的错觉,最外侧的柱子不仅稍稍加粗,柱间距也略微减小。

当然,这些矫正视觉效果的设计并不是帕提侬神庙独有的,但是,相对于其他建筑的浅尝辄止,在帕提侬神庙中,视觉矫正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这些视觉上的不协调其实都是极其轻微的,普通人几乎觉察不到。但当时的设计师、工匠们却能够将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细小之处考虑在内,真是令人佩服。经过这一系列的细调,帕提侬神庙达到了视觉上的完美协调,成为艺术史上建筑美的最高典范。

帕提侬神庙和传统神庙一样,有两个内殿——神堂和少女室。每个内殿的入口前方都有一排6根尺寸小一号的多立克柱子。从神庙正立面可进入宽18米的神堂,入口朝向东方。神堂内供奉着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菲迪亚斯的雕刻作品——雅典娜神像。神像是雅典娜的站立像,长矛靠在雅典娜的肩上,盾牌放在她身边。雅典娜右手托着一个黄金和象牙雕的胜利之神;黄金铸成的头盔、胸甲、袍服色泽华贵沉稳,象牙雕刻的脸孔、手脚、臂膀显出柔和的色调,宝石镶嵌的眼睛闪闪发亮。神像设计灵巧,可以搬动或转移隐蔽。这种由名贵象牙和黄金雕刻的雕塑,一般都是小型的,但是这座雅典娜神像高12米,由此可见当时希腊的富足和万丈雄心。这个神堂在技术上较为创新的是,内部采用了双层多立克式柱廊,围绕在巨像的左右和后方,不仅扩大了中央空间,还为神像提供了宏大的背景。遗憾的是,这座艺术珍品在公元146年被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抢走,遗失海上。现在人们只能根据古罗马时代的小型仿制品来想象当年雅典娜神像的英姿。穿过神殿的柱间走廊来到内殿西面比较小的房间,这里是少女室——真正的帕提侬室。这个房间可能是用来放置圣器以及贵重财物的宝库。室内用了四根具有女性优雅气质的爱奥尼柱围出一个正方形空间,开创了两种柱式混合使用的先例。

帕提侬神庙不仅在建筑方面巧妙宏伟,在雕刻上也很有艺术特色,出自菲迪亚斯的作品遍布整个建筑内外。除了最主要的雅典娜神像之外,东西立面屋顶下方三角形山花以及檐壁的陇间壁都有色彩鲜艳的大型浮雕。东面山花浮雕刻画的是雅典娜的诞生,西面山花浮雕讲述的是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竞争保护神的故事。四个立面檐壁上总共有92块陇间壁,雕刻着奥林匹斯诸神与巨人、雅典英雄与亚马孙女战士、半人马族与拉皮斯人之间的战争。神庙内殿外围檐壁有一整圈160米长的爱奥尼式装饰带,装饰带用连续浮雕表现雅典人民庆祝大雅典娜节的游行盛况:有欢快的青年、美丽的少女、拨琴的乐师、献祭的动物和主事的祭司。浮雕上的人物超过350个,形象各具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浮雕带将视角放在普通民众身上,纪念大众的社会活动。这种创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已经非常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