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迈锡尼文明的中心:迈锡尼卫城和狮子门
公元前1450年,克里特文明衰落,而另一边希腊巴尔干半岛上,迈锡尼文明开始进入兴盛期,成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与克里特商业文明不同,迈锡尼人是一个好战的民族。由于战争的需要,他们常常会在居住地附近选择一个高点修建厚实的城墙和防卫工事,称为“卫城”。国王一般都住在卫城里,当遇到外敌来袭,生活在附近的平民也可以进入卫城躲避。因此卫城是迈锡尼文明最重要的建筑。这些卫城设施完备,辉煌壮丽,成为后来希腊古典时期卫城建筑的模板。
迈锡尼城位于阿尔戈斯平原上,是《荷马史诗》中率领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的国王阿伽门农的驻地。迈锡尼卫城坐落在一个小山丘上,修建于公元前14世纪后期。19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开始发掘这座古城。随着一次次发掘,迈锡尼城堡渐渐显露出当年的模样,城墙、皇宫、墓葬等陆续出土,人们由此见识到了3000多年前的文明和古人高超的建筑工艺。
卫城的周围有一圈1公里长的石砌城墙。城墙的修建依照山势,上端取平,所以城墙本身高低不一,一般有五六米高,最高处有将近17米。城墙全部用加工成长方形的巨石建成,高大厚重,风格浑朴。
卫城的入口在城墙的西北角上,入口前两侧城墙突出,形成一个夹道,有利于防卫。城门就是著名的“狮子门”。它不仅是当时防御性城门的代表作,也具有纪念碑的特点。这个城门宽3.5米,由一横两竖3块完整巨石构成。两个竖着的巨石是门柱,高3.15米,支撑上方的门梁。门梁也是一块完整的巨石,长4.5米,宽约2.4米,中间厚约1米,两端逐渐变薄。单这一块石头就重达20吨。为了不再增加门梁和石柱的负担,迈锡尼人利用叠涩拱让城墙的石块逐层出挑,在石梁上方3米高处相交,保证了城墙的连续性。在叠涩拱下面形成的三角形空间中,镶入了一块三角形的石板,石板上刻着一对狮子,这也是狮子门名称的由来。这两只狮子一左一右,前足踏在中间的祭坛上,保护中间一根象征宫殿的圆柱。这根柱子上粗下细,和米诺斯王宫中的柱子风格类似,显然受其影响。这块三角形石板整体构图粗犷强悍,雕刻生动饱满,让每个进出城门的人都能感受到雄狮的威严,接受它们目光的检阅。希腊地区没有狮子,但迈锡尼文明却把狮子当成图腾来崇拜,因此有人推测迈锡尼文明受美索布达米亚或者是古埃及文明的影响。狮子门看似结构简单,风格浑朴,甚至带着一点笨拙,但灵巧的设计让它在风雨中屹立了3000多年。门上浮雕中的那对狮子,也成了人类雕刻艺术中最早的一批精品。

迈锡尼文明遗址
狮子门前的阶梯是用整块的石头铺成的,上面车辙的印迹是古人留下来的,可见当年这里是何等繁华。人们从这里进入城内,一眼便可望见国王的皇宫、圣火祭坛、成片的墓葬。卫城内,王宫或祭祀等重要建筑都集中在地势的最高处。迈锡尼国王的皇宫,设施齐全,有卫室、门厅、接待室、前厅、御座厅、浴室、庙宇等。其中,主厅前有门廊,入口两侧有一对圆柱。厅内长12.6米,宽11.7米,有四根圆柱支撑屋顶,正中心修筑了一个祭祀祖先的圣坛,墙上和地板都装饰着色彩艳丽的图案和壁画。
在迈锡尼城南边不远处,有一处地方被称为“阿特柔斯宝库”。阿特柔斯是阿伽门农的父亲,这个宝库据说就是当年埋葬阿伽门农宝藏的地方。这个墓室建于公元前1250年左右。墓室的入口是一条长达35米的石头引道,引道建得很精致,在尽头有一扇巨石砌成的大门。这个大门与狮子门一样采用了三角叠涩拱,比狮子门更高大,单是砌成门梁的那块巨石便长8米、宽5米、厚1.2米,重量更是达到了100吨。墓室内部是圆形,直径14.5米,上面有一个高13.2米的叠涩穹窿。这个墓室在其建成后1000多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穹窿结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