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谢惠连

谢惠连(407—433),谢灵运的族弟。十岁能文。行止轻薄不检,不为其父谢方明所喜,但颇受谢灵运的赏识,与何长瑜、荀雍、羊璿之四人在永嘉常同谢灵运一起寻幽探胜,诗文酬唱,时人称为“四友”。元嘉七年(430),为彭城王刘义康法曹参军。十年,卒。年二十七[15]。后人把谢灵运和他并称“大小谢”,又和谢朓并称“三谢”。但由于谢朓也被称为“小谢”而成就远过谢惠连,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小谢”还是指谢朓。

谢灵运和谢惠连之间的感情很深。《诗品》卷中谢惠连条引《谢氏家录》:“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这不一定是故神其说,因为灵感借助于某种触发而获得,正是诗歌创作中的常见现象。二谢之间的一赠一答,现存谢惠连的《西陵遇风献康乐》五章和谢灵运的《酬从弟惠连》五章。谢惠连当时离开始宁赴建康,行至钱塘西陵,写诗寄谢灵运,诗的情调低沉。第三章“凄凄留子语,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造语比较新巧;第四章“屯云蔽层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𪩘,积素惑原畴”,则语句、情调都重复单调。谢灵运的五章虽是答诗,而且写在两度罢官之后,情调却较赠诗明朗舒畅,形式上则摹仿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次章用前章末句中两个字起句,顶真续麻,绾合自然。

谢惠连的诗以《秋怀》、《捣衣》为最有名。钟嵘说过这两首诗“虽复灵运锐思,何以加焉”,《文选》又加选录,就引起了读者的特别注意。《秋怀》抒发抱负不伸,起句“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大约指孙恩攻会稽,其父方明被迫逃亡,家业毁损一事。“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颇悦郑生偃,无取白衣宦”,反映了谢惠连虽然生活上放荡,却不同于谢灵运的狂傲热中。诗的后半归于及时行乐。诗中的情绪也许正是谢氏家族在晋宋之交政治上受到打击的一种折射。捣衣在唐人诗中常见,谢惠连这一首不仅是同类题材中较早的作品,而且情态毕呈,无愧于钟嵘的赞赏:

衡纪无淹度,晷运攸如催。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夕阴结空幕,霄月皓中闺。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裁用笥中刀,缝为万里衣。盈箧自余手,幽缄俟君开。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

从诗中“裁”“缝”来看,诗题当用“捣素”或“捣练”更为切合。诗先写秋色秋声,闺中念及行人,于是捣素,裁衣远寄。此诗的特色是深挚细腻,“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丽而不流于亵,历来称为名句。“纨素”以下写情,结语两句,深挚蕴藉,谭元春评为“千古捣衣妙诗,不能出二语范围”(《诗归》卷十一)。全诗的风格还不离古拙,然而华美的趋向已清楚可见;“霄月皓中闺”中“皓”字的用法着意锻炼,则和谢灵运的作风相近。

东汉以后,咏物抒情的小赋逐渐兴起。谢惠连的《雪赋》和谢庄的《月赋》并称六朝小赋的代表作。这篇赋沿用了汉赋中自设主客的形式,假托梁孝王在冬日于兔园召集邹阳、枚乘、司马相如,让司马相如作《雪赋》,邹阳接着作《积雪之歌》,枚乘又作乱辞。赋以“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三言四句发端,惊挺险急。其中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开了一幅素净而奇丽的画面。试看其中对瑞雪初降的描写:

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揜日韬霞。霰渐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漉漉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

“便娟”、“萦盈”,白雪似乎具有了生命和感情。最后的“乱辞”,像谢灵运山水诗的调子一样,归入玄理:

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随遇任化,纵然由素而污,精神却仍然保持高洁,最终还是在玄理中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他还有一篇《祭古冢文》,序言中关于古冢形制的描写,可以看成我国考古史上最早的发掘报告。

《隋书·经籍志》载谢惠连有集六卷,今存诗三十馀首,相对来说,在刘宋作家中保存得算是较多的。但梁简文帝萧纲有《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风华绮靡,在宫体诗中也属于最秾丽的一流,今存谢惠连的诗作不见此体,可能就在散佚之列。他的文除《文选》中选录的上述两篇以及《艺文类聚》中的四首《连珠》外,其他都属断句残篇。明人张溥编有《谢法曹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1] 京口一带聚居南徐州、南兖州的侨户,人多劲悍。桓温生前就说过“京口酒可饮,兵可用”的话,见《晋书·郗超传》,并参看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见《金明馆丛稿》)。

[2] 诸谢均能文。弘微、瞻、晦《宋书》、《南史》有传。《诗品》列瞻于中品。义熙十四年刘裕在彭城戏马台设宴送别孔靖,谢瞻、谢灵运都曾参与。与会文人都有诗,以谢瞻之作最受称赏。晚唐曹邺有《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谢病》,可见此诗的影响。

[3] 谢灵运袭爵的具体时间,史无明文。《宋书》本传记谢灵运“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玡王大司马行参军”。这之前适逢桓玄篡逆,前后历经两年。由此以推,袭爵当在元兴元年(402)左右。

[4] 刘毅具有豪爽的性格,爱才好士,颇得一部分士族的好感,“缙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南史·胡藩传》)。杜甫也说过“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今夕行》)。

[5] 免职的理由是谢灵运杀死了和他小妾通奸的门人桂兴,见《宋书》本传、《王弘传》。南朝的门人地位很低,而且在当时来说,桂兴也有其取死之道。弹章甫上,免职之令即下。加之王弘是刘裕父子的亲信大臣,这样的参劾,多少反映了执政者的态度。

[6] 关于“谋逆”的前后情况,见《宋书》本传。揆时度势,当时的谢灵运很难有这种可能,而且本传所载的细节也颇为离奇,所以这一罪状很可能出于横加虚构。

[7] 南朝的高门一贯鄙视武人,史籍中多有记载。谢灵运的曾祖谢奕称桓温为“老兵”,见《晋书·谢安传》;谢奕的弟弟谢万称部下将领为“劲卒”,见《世说新语·简傲》。

[8] “丈人”,《宋书》作“文人”,属上读。此处据《南史》。

[9] 《南史·王惠传》记谢瞻尝与兄弟群从访王惠,“辩论风起,文史间发,惠时相酬对,言理清远,瞻等惭而退”,“素不与谢灵运相识,尝得交言,灵运辩博,辞义风起,惠时然后言。时荀伯子在座,退而告人曰:‘灵运固自萧散直上,王郎有如万顷陂焉。’”可见谢灵运也不时参加清谈,不过由于时代风气的转变,清谈的内容,于辨析名理之外又间以文史。

[10] 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谢灵运诗共101首,其中有一部分是断句,个别诗的真伪也值得研究。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又陆续从方志中发现了好几首佚诗,尚未经考订整理。

[11] 鲍照、汤惠休的评论都是意在把颜延之和谢灵运作对比。请参看本书第四章《颜延之和谢庄》注〔8〕。

[12] 《宋书·五行志》:“谢灵运有逸才,每出入自扶接者常数人,民间谣曰‘四人絜衣裙,三人捉坐席’是也。”他还讲究饮食,在《游名山志》的逸文中就有对于海产食品津津有味的评述。

[13] 《梁书·止足传》:“谢灵运《晋书·止足传》,先论晋世文士之避乱者殆非其人,唯阮思旷遗荣好遁,远殆辱矣。”按纪传体史书通例,本纪列最前,《止足传》一类传记列最后,可见此书已完成了绝大部分。

[14] 见《高僧传·慧严传》。请参看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的有关论述。

[15] 《宋书》本传作“三十七”,中华书局本据《文选·雪赋》李善注改,是。又按《谢方明传》记元兴元年(402)卞范之欲以女嫁谢方明,谢惠连的出生,最早也当在元兴、义熙间(404、405),至元嘉十年决不能到三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