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诸葛连弩 木牛流马

五日后,

苏灿让工匠给刘关张三人各自打造了一身盔甲,而他自己的武器也被送来,是一把弩,在后世也叫诸葛连弩。

这把诸葛连弩经过他再三改造,历时三天,才达到连发的效果。

看着诸葛连弩能连发十支弓箭,刘关张三人直接看傻了眼。

“少族长真乃天人也!”刘备感叹。

苏灿笑笑,道:“若非时间仓促,我再改造一番,发射会更加方便,力度也会更大。”

刘备更惊。

这连弩已经如此厉害,还能再改造?

想想,他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转念一想,若是自己有一大批这种武器,放到战场上,岂不是能所向披靡?

这个想法一产生,马上在脑海中发酵,很快,他的眼睛亮得跟灯泡一样。

“少族长,备有个不情之请!”他怯怯地说道。

“这种武器可以量产,但还不是时机,现在让它大量出现在世人面前,你们也保不住,只会被别人抢去。等到你们什么时候能占据一方,有实力自保的时候再说。”

苏灿知道他的心思,毫不犹豫拒绝了他。

他说的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他没说出来。所有这些杀手锏,都是他将来谋求更大利益的倚仗,也是他自保的倚仗。

刘备只是他壮大家族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所以,他不会无休止的赠予,除非,刘备能给予足够的反馈。

刘备自然不知道苏灿的心思,他只知道苏灿想得确实有道理。

于是,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只是默默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如今兵马粮草均已备足,我们是时候去州府应征了。”苏灿话题一转,说道。

此话一出,刘关张三人瞬间激动了起来。

终于要上战场一展拳脚了吗?

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苏灿召来几位族老,将举族搬迁的想法说了出来。

大族老一听,马上激动道:“少族长,不可使啊,这里是我们苏家的根,不可动了根基。”

四族老也附言道:“州府再好,终究是异乡,我不同意搬迁。”

其他几位族老同样窃窃私语,言谈中,都是对苏灿这个决定的否定。

苏灿知道会有这个结果。

等到几人说得火热时,他淡淡说了一句:“我昨夜夜观天象,不出十日,数万黄巾军就会来到涿郡。”

话出,几位族老瞬间安静。

“数……数万?这么多?”五族老结结巴巴问道。

“各位如果不想搬迁,想与苏家村共存亡,那我就带着想走的人先走了!”苏灿说道。

几位族老面面相觑,面露难色,心里无语至极。

早说贼寇要来,几人还能有什么异议?

“那个……少族长在哪,哪就是根基,我还是跟着您走吧!”

“对,我也愿意随少族长走。”

几位族老陆陆续续改变了立场,最后连刚刚叫得最大声的大族老也觉得“人为本,少族长才是苏家的根”。

既然都没意见,苏灿下令,举族搬迁。

等几位族老离去后,刘备小心翼翼道:“少族长,当真观天象看出贼寇要到涿郡来?”

“这还有假?”

张飞一听,马上舞动手中的丈八蛇矛,杀气腾腾道:“他们敢来,俺这丈八蛇矛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关羽捋了捋长须,虽不言语,同样一副睥睨众生的姿态,显然也不把那些贼寇放在眼里。

苏灿见状,突然心生一个想法。

与此同时,刘备也开口:“少族长,既然匪军要到涿郡来,我们也不用舍近求远,不如先拿下这群匪军,再往州府去报道。”

“大哥说得对,俺张飞也正有此意!”张飞大声嚷嚷。

苏灿其实也有这个想法。

在记忆中,刘关张一个照面就斩杀程远志,匪军不战而败。

若是能先建功,再投刘焉,也有更多底气,至少,让刘焉允许苏家村的人寻处栖息地应该不成问题。

而且,一旦能提前阻击程远志,就能保住苏家村,这里田地肥沃,可以同步进行粮食种植,比到州府重新开垦土地要强得多,如此也不浪费一年的粮食种植时间。

苏灿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闭上眼睛,装模作样地掐起手指。

半响后,睁开双眼,道:“可以,此战可取胜!”

刘备三人一听,信心大增。

接下来的几天,刘关张三人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练军上,陆陆续续新增了数百家奴后,私军的数量达到一千多人。

苏灿将私军按照每一百人一个方队划分,然后将十几个方队交给刘关张三兄弟来带。

治军打仗的事他不想过分参与,有这时间,他用来部署迁移的事,同时,他还抽空到药材铺。

有些药物的名字随着时代变化会发生变化,苏灿到药材铺,就是为了能准确了解当前有哪些药物可以抓取。

自从182年2月大疫之后,全国疫情一直没有平息。随着近两年天灾不断,百姓饿死者无数,疫情不但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愈演愈烈。

为了防止哪天自己或者身边人感染瘟疫,苏灿必须尽快调配出治病的良药。

按照记忆,大青龙汤对治疗瘟疫有特殊效果。此药方需要: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生姜二片,大枣十枚。

但苏灿在药店里寻不到杏仁和桂枝两味药。

他又试着调配另外一张药方达原饮,用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七味药组成。

而这张药方缺药更多,只有草果、黄芩、甘草三味药能找到。

无奈,苏灿只能让药房先生把各种草药都抓了两包,带回去研究其药性。在无法找齐药物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寻找药性相近的代替品。

除了急于配制瘟疫的解药,苏灿还想尽快改善运输的方式。

他利用脑海中的记忆,画出了一张图。

那是一张木牛流马的内部构造图。

但可惜,工匠根本看不懂。

整了两天,啥也没弄出来。

苏灿没办法,只得把零部件单独列图,回头再组装。只是这样一来,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精确度不够,可能组装不上。

至此,苏灿意识到,自己必须培养一批能工巧匠为自己所用,否则就算有想法,也实现不了。

于是,他让二族老帮忙从私兵中挑选一批精于木工的工匠,经过筛选,最终挑出20人。

有了工匠在身边,苏灿就不用天天往县城里跑。

在他的指导下,20人用了两天时间,就弄出了木牛流马的雏形,虽然歪歪斜斜,看着有些别扭,但苏灿还是很开心。

一旦能成功将木牛流马做出来,运输粮食就不用再耗费大量的马匹,而且,也能节约牲口运输时消耗的口粮。

这样一来,他才有可能将仓库的粮食运送到州府。

又经过两天的拆解改造,木牛流马实现了走路,只是上坡有些费力,平地行走太慢。

苏灿思考良久,在脚下增加了可以转换的木轮,如此一来,在平地用轮,上坡用脚,移动速度和爬坡都可以保障。

当他让人装上粮食,拖着木牛流马从私兵面前走过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停下手中的动作,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张飞奔跑上前,围着木牛流马左瞧右看,越看越惊讶,想摸又不敢摸,俨然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就连一向沉稳的关羽,也忍不住上前围观,啧啧称奇。

刘备却看得更长远,他心想:“此物由木头加工而成,不用进食,却能背负粮食,若有千百架,行军打仗岂不解决了运粮的困难?”

越想,他眼睛越亮,看向苏灿的眼神都变了样。

“少族长真乃千古奇人也!”他暗暗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