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苏家村青州分村

刘备清扫战场完毕,此仗收获非常大。

因为邹靖的参与,战利品全部都归于他,刘备只能看着眼馋。

关羽和张飞得知刘备要把战利品全部让出去,心情极度郁闷。

但这也没办法。

此时的刘备还是白身,没有官职,虽然被刘焉认做侄子,可说白了也就是个大头兵,哪有资格享用战利品?

“大哥,俺们立了大功,不如趁机找刘太守讨个官职,将来独挡一面,才有机会发展壮大,否则拼死拼活尽是给人做了嫁衣。”张飞挠头愤愤道。

“刘太守与我虽然以叔侄相称,但情分毕竟还有些生疏,恐怕其不允。”刘备担忧道。

“那怎么办?总不能老是咱冲锋打仗,功劳和战利品都是他的!”张飞不满。

刘备若有所思,突然,他想起不久前与老师卢植的信件。

“我曾师从卢植,说起来也算其门生,如今他被授予北中郎将,率北军五校将士正在广宗与张角交战。不如我们投奔他去,凭借我与他的关系,在军中谋个一官半职应该不成问题,至少比跟随刘焉太守要强。”

张飞一听,举双手赞成,关羽也表示同意。

当三人悄悄将想法告诉苏灿,苏灿表示支持。但隐晦提醒,卢植不日将遭奸人陷害,让他们提醒卢植注意,若遇黄门索取贿赂,不可得罪。

刘备默默记下。

剿匪大捷,龚景设宴犒劳将士,众人大醉自不用说。

第二天一早,刘备三人便带着本部兵马三千人告辞邹靖离开。

而苏灿,却没有着急回去。

刘备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刘备不敢想的事,他敢想,比如说,找邹靖讨要战利品。

由于之前留给邹靖的形象就是爱财,所以,邹靖也不意外。

为此,苏灿得了几万石粮食,还有五千俘虏。

对于俘虏,邹靖一点都不心疼,毕竟,在这个人人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士兵不缺,缺的是养兵的粮食。

这五千俘虏,若是让邹靖带走,一路上能把缴获的粮食吃个五成,所以,即使苏灿不讨要,他也不准备带走。

真正让他有些心疼的是那些粮食。

十万石粮食,苏灿索要了一半。问题是,他有求于人,还没办法拒绝。

看着他一脸心疼又不好意思说的样子,苏灿想到一个能缓解心疼的办法。

“大人,这些粮食,您运也运不回去,不如我先交给您两百架诸葛连弩,你也交点定金?”

苏灿说着,指了指归属于邹靖的那些粮食。

邹靖嘴角狠狠抽了一下。

这小子,心够黑啊!

“定金?有点太多了吧?”邹靖说道。

他拉不走是一回事,苏灿狮子大开口是另外一回事。

“大人,粮食只能吃一次,诸葛连弩却能反复用,不亏。而且,我这诸葛连弩的威力大人也是见过的,绝对物超所值,大不了,我再给大人多送几支箭。”

邹靖嘴角再次抽了抽。

心黑,脸皮还厚,这家伙也是没谁了。

“您其实不用心疼,这些粮食本来也是收缴的,相当于您啥也没付出,就收获了一批诸葛连弩,这样一想,心里是不是好受一点了?”

邹靖翻了个白眼,当我傻子忽悠呢?

不过,转念一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粮食虽然珍贵,可要运回去才珍贵,运不回去,那就是累赘。

“你要这么多粮食做什么?给你,你也运不回去。”

“我如果说不运,您信吗?”

“什么意思?”

“没,我这不是和龚太守相见恨晚吗?想把这些粮食用来做点人情。”

“哦——!我懂!”

两人对视一眼,露出你懂我懂的表情。

如此一来,邹靖的心情更好了。

苏灿让人给他拿了两百架诸葛连弩,说好剩下的三个月后交货,两人便做了道别。

邹靖带着人马回了涿郡,而苏灿暂时留在青州。

第二天,苏灿在郡丞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废弃的村落。

“这里曾经有数千人,因为瘟疫,死的死,逃的逃,如今成了个空村子。您不介意吧?”郡丞问道。

“这有何介意的?随处都死人,又不止这里。”

苏灿说着,将几个银铤和几大串五铢钱塞到郡丞的手中。

郡丞假意拒绝一番后,笑呵呵塞进了口袋中。临走时,告诉苏灿,以后这里就是他的地盘了。

等到郡丞离开,苏灿才带着几十名私兵把村子看了一遍。

不得不说,地方确实是大,土地也够多,能满足扩大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苏家村虽然是苏家的根据地,但被山限制死了,没办法大规模发展工农业。

随着苏灿不断吸纳成员,那里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而且,苏家村没有可以据守的城墙。

而这里,就非常理想。

一来,地方够大,农田够多,只要有人,就可以继续开发。二来,只要帮忙守住青州城,就不怕任何人来犯。

到时候再把村子周围建起城墙,房屋建设成城堡的形式,外面再乱,这里也可以高枕无忧。

甚至,如果有可能,等三国纷乱之后,找准时机把整个青州夺了,控制在自己手中,到时候有人有粮有武器,还有高科技,谁敢来犯?

苏灿越看越满意,立即让私兵们开始整理房屋,修整农田。

从此,这里就是苏家村青州分村,也是苏灿建设的家族重心。

在这里安家,经过龚景的同意。不过,并不是像苏灿和邹靖说的,需要用粮食走人情来换取。

相反,龚景答应每年支付苏灿一大笔财物。原因是苏灿说服了龚景,以后青州城有需要,可以随时调动这里的私军。

意思是,苏灿的私军成了龚景的雇佣兵,随时可以雇用。

也因为有邹靖的支持,苏灿才敢养八千的私兵,包括刚收纳的五千俘虏。

要知道,整个青州的守军都没有八千。

单单要养这么一大批人,一年的开销都是天文数字。

当然,苏灿有自己的打算。要想做大做强,单单靠钱是不够的,还需要拳头硬。没有一支强大的私人部队,迟早会被别人吞并,所以,苏灿借着这个机会,决定开始养兵。

但因为养兵的成本大,所以,他想到将士兵雇佣出去,谁出钱就帮谁打仗,他相信,等三国乱作一团的时候,一支精锐的部队会成为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