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少族长竟然有乱世之心
- 人在三国,打造最强隐世豪门
- 舵轮
- 2621字
- 2025-01-24 00:10:42
中平元年,二月。
灵帝昏庸,十常侍祸乱朝纲,适逢天灾,民不聊生。
因弟子唐周上书汉廷告发,马元义车裂于雒阳,太平教张角不得已提前发动起义,一时间,黄巾军震动天下,起义军如蝗虫过境,势不可挡,各郡县人心惶惶。
涿郡,苏家村,苏家祠堂前,一位身穿皂布袍,头戴素色头巾的十七八岁青年,缓缓走出。
身后跟私兵七八位,家丁两三人,门前,男女老少四百不足,翘首以望。
青年停下脚步,门前众人施以拜礼,齐呼一声“少族长”。
青年立于台阶之上,环视众人一眼,见族人个个面黄肌瘦,衣不裹体,心里一疼。
他名叫苏灿,父亲苏平感染重病离世后,成为了苏家新的少主。
今日,举全族到祠堂前来,只因为昨夜他突然觉醒了二世的记忆。在第二世记忆中,他是一位博学的年轻大学教授,是一位医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
意识到墨守成规地守族,终将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他,决定做出改变,带领族人走出苏家村,在祸乱不断的三国争一席之地。
这时,从祠堂后面又走出几位老者。其中一人来到苏灿身侧,对着下面朗声道:“循少族长令,从今日起,开仓放粮,全族同吃同穿。”
话一出,下面的人一愣,随即纷纷跪地,痛哭磕首谢恩。
近年来,天灾不断,粮食收成惨淡,除去上缴官府和宗族,留给自家的粮食无法满足家用,已经陆续有人饿死,还有人被迫离村觅食。曾经五千多人的苏家村,如今十不存一,仅有不到四百人。
此时开仓放粮,无异于给了众人一条生路。
待众人情绪稍微稳定,又听老者开口,“下面申令三条,不得违背。”
众人竖起耳朵。
“一、为避免疫灾入村,即日起,所有人不得擅自离开村子。”
“二、田地回收,集体耕作,收成归仓,不得藏私。”
“三、男丁参加训练,以备军用,不得懈怠。”
族长及族老拥有极大威望,族人对于申令只会默默执行,苏灿并不担心有人会违背。
他担心的是,留给自己的时间是否足够。
仓库里的粮食,能满足全村人食用一年,可冀州黄巾军起义之势越演越烈,随时可能波及涿县,仅凭这三四百人,根本无法自保。
让族人离去后,苏灿第一时间带着六位族老回到家中,闭门商议对策。
议事客厅。
苏灿与八位族老跪地而坐。
苏灿开口道:“自党锢之祸以来,宦官当道,朝政腐败,天灾不断,百姓疾苦,神怨人怒。如今,冀州、南阳、颍川皆传来消息,黄巾军爆发大规模起义,人数众多,随时可能波及苏家。今日请各族老一起,商议对策。”
“留给我苏家的,无非三条路。”
“一、加入起义军。二、应征入伍,支援州府镇压起义军。三、招兵买马,募私兵以自保。”
“我想听听诸位族老的意见,请诸位畅所欲言。”
话落,几位族老互视了一眼,皆暗惊。
少族长竟然有乱世之心!
沉默片刻,
七族老开口:“形势未定,贸然入场,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我提议,慕私兵以自守。”
“黄巾军号称人数百万,您以为,我们应当招募多少私兵可以自守?”苏灿问道。
七族老被呛住了。
人数百万?这可如何守?!
苏家的财力物力,能养得起多少私兵?
众人瞬间打消了这个念头。
短暂沉默后,三族老也开口:“少族长,我以为,朝廷昏庸,诸侯割据,百姓苦难已久,天下大势已去,我等应当顺应形势,揭竿而起,学汉高祖,举全族之力,借黄巾军之势,起兵争夺天下。”
说到激动处,他的声音不自觉提高。
吓得在座几位族老冷汗直流。
谋反是会被株连九族的。
“糊涂,此话能随便乱说?!”二族老忙打断道。
说完,还起身,小跑过去开门,探着脑袋看了几眼,见没人,才松了口气。
苏灿见状,没有反应。
其实何去何从,他已经心里有数。找几位族老过来商议,只是为了让大家意见统一,方便后面行事。
大族长也开口:“叛军终究是叛军,难以成事,我觉得您应当率领族人支援守军,借此立军功,成就一番丰功伟绩。”
苏灿点头,道:“大族老所言极是,黄巾军虽人数众多,然不懂行军打仗之法,空有规模,如同一盘散沙,难以成事,驱之,则全族命不久矣。”
“既然自守与反叛,皆不可取,那就只有支援守军一条路了。”二族老说道。
“二族老莫急,您是否想过,我族只有区区三四百人,壮丁不足两百,应征入伍是否会被重用?进入战场会不会被列为先军?谁会心疼我族人性命?一年半载后能有几人回?若无法建功又当如何?”苏灿连问。
二族老被问得哑口无言。
其他几位族老也都愣住了。
少族长所提及的,众人确实欠考虑。
见几人都不说话,苏灿再次开口:“诸位一定很奇怪,我既然说了有三个选择,却又纷纷否决诸位的提议。”
“其实,我只是想告诉诸位,如今天下形势,无论做何选择,都可能是错的。”
“既然会错,那我们就不能孤注一掷。黄巾军是否会败,我们不知道,天下最终走势如何,我们也不知道。所以,我有个想法。”
“出钱不出力,只做局外人,让别人代替我们进入战场,获得的劳动成果分一份。”
苏灿说完,几位族老一脸困惑。
“换句话说,如果州府打仗需要粮食三万石,我们借给他们,但立下借据,一年后归还十万石,一年后,我们去收账,既助力州府,又能得到好处。”苏灿解释。
“可万一他们不还呢?”
“所以,我们一开始不能借给官家,只能找一些有诚信的人借。”
“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以借!”
“我只是打个比方,我们可以借粮食,也可以借银两、马匹和武器,甚至借士兵。”
“可我们也没有这些。”
“不,我们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粮食会有、银两会有,马匹和武器通通都会有。到时候,我们不但吃穿不愁,还高枕无忧。”
苏灿的话,让众族老有些动容。
可片刻后,又觉得是天方夜谭。
族中库存有多少,他们比苏灿还清楚。
“我知道诸位的疑惑,但请不要担心,我一切皆有打算,下面请诸位长老助我完成几件事。”
“三族老,您前去招募五百私兵,养做护院,同时帮忙训练族人。”
“七族老,您去弄百套铁具,用于农耕开垦。”
“二族老,您派遣十人出去,顺着马道一路北行,直至寻到一个赶马商队,马商名为苏双,就说我要买下他的马匹,让他到家中来。另外派遣两人前往涿县,打听一位名叫刘备的人,同样邀请到家中。”
苏灿说完,众族老皆震惊。
少族长侃侃而谈的模样,让他们觉得陌生,又觉得很厉害。
几位族老离开后,苏灿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以苏家现在的财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五百私兵太久。加上苏家村本身的四百人,足足九百人,每日的粮食消耗都非常恐怖。
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增加财力。
所以,他盯上了苏双的马队。
如果记得没错,三月,汉廷便会发天下精兵镇压黄巾军,刘备适时将招募乡勇前往助刘焉勤贼。
在招募乡勇之前,得遇中山马商苏双赶马途经涿县,被赠予黄金、马匹及镔铁。
苏灿目光闪烁。
既然有如此丰厚的财物从眼前过,没有不取的道理。只是,那苏双怎会轻易拱手让出财物?
他闭目思索,心中犯起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