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读初中

儿子9岁上初中,在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就读。学校在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正对面,过个马路就到。上午由我带着儿子上学,下午由我父亲接,坐公交车回家。

我将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对儿子的学习不提过高要求,一旦他有感冒什么的,就让他在家休息。有时刮风、下雨,或者天气太热、太冷,也让他在家自学。因年纪过小,我与老师商量,儿子作业全部自主。

刚上初中时,儿子在校用午餐。儿子个子小挤不过同学,等拿到饭菜时就已迟了些,平时吃得又慢,见同学吃完了,又慌忙倒掉饭菜跟着同学走。我母亲唠叨着不要让儿子去读书,等女儿读初中时让孩子俩一起读。经商量后,儿子上午去学校,午餐回家吃,下午干脆在家自学。

因只有半天在校,儿子特别珍惜上课的时间。老师反映,儿子上课时坐姿像军人,表情极丰富,思维特别活跃,发言总是很有见解。儿子学识不断长进,在同学中的威信也较高。八年级初选班干部时,儿子票数很高,不过儿子不敢当班干部,老师给了他一个“名誉班干部”的称号。

儿子在家学习很自觉,按功课表自学,如功课表上是语文,他就学习语文;功课表上是体育,他就跳绳、玩乒乓球。因尝试自学,儿子的自学能力提高很快,学习效率特别高。

每学期开始后,儿子总是很快地将全册教材自学完毕。读八年级时,儿子已经将九年级的数学、科学学完。就算是很难自学的英语,他也总是超前学习,等老师上课时,他老早就学到后面了。超前学习让儿子增加了自信,也提升了学习能力。

九年级上学期,学校组织了数学和科学兴趣小组,每周晚上开辅导课。儿子去了几次后不想去了,他说,老师讲得太慢,白白浪费时间,不如在家自学效率高。老师做他思想工作做不通,也只好由着他,只是每当请外地老师来讲课时,要求儿子参加。儿子平时在家自学,找出一些问题,到校时问老师,总体效率很高。九年级上学期末,儿子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浙江赛区一等奖,这是本次竞赛中瑞安市获得的唯一的一等奖,儿子被瑞安中学提前特招。九年级下学期,儿子整个学期都在家自学高中课程。

对儿子读初中的经历,我有几点特别的体会:

一是对因材施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有共性,但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学习需要尊重个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二是对自学有深刻的认识。学习,当然需要教师教,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按照教师的节奏学。我原来认为,自学只是教学的补充,但从儿子自学的效果看,如果掌握了自学方法,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教师统一教学的效果。

三是半天时间在家自学的做法存在较大的风险。儿子下午在家自学,是我从身体健康角度考虑而作出的不得已的选择。按理说,照这样的方式,学习成绩是会下降的,也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交往。但儿子能够保持优秀的成绩,这是意外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从小养成了良好习惯、家庭书香环境的熏陶和我的个性化引导;从教育规律上来看,不具备共性。

四是对小学跳级的反思。聪明又习惯良好的个别孩子可以跳级,但跳1年比较合适,像我儿子这样跳了3年并不妥,全面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