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小鬼难缠

六天后,黎水山间的道路上,三辆大卡车正一前一后颠簸前行。

正是陆允川他们一行人,两辆卡车的车斗里,运输着他们从大后屋带来的2000余袋香菇菌棒。

此外,还有数百个秋木耳的菌包。

这个是陆允川在菇寮里发现的又一个好东西,也是之前在河山县没有任何人工养殖的新作物,已经被他惦记好久了。

在教会大家做PVC塑料袋之后,陈隆固也在陆允川的要求下,专门花了两天,从原来的木耳培养基上移植了部分菌丝,制作了这些菌包。

时值一月,秋木耳菌丝正处在休眠阶段,这些菌包虽然可以迁移,但对于温度、湿度等等的条件要求都很高。

由于知青返乡的相关流程需要,陈隆固一家需要先回赣江老家,然后才能前往双湖大队。

所以四天前,他就拿着陆允川硬塞给他的一大笔安家费,领着妻儿回了老家。

好在齐双喜也是积年的老菇民,在传统菌类养殖领域的技术甚至远超陈隆固,所以陆允川的这一趟运输,陈隆固就干脆拜托大舅哥随行,一路负责指导照看这些菌棒菌包。

而陈隆固也耍了个心眼。

直到他拿到知青返乡证明,并踏上回乡的路途之后,老支书才把陈隆固交给他的一个信封送到了清源县的菌菇研究中心。

信封里的自然是陈隆固版的香菇养殖新技术——代料香菇种植法2.0。

这封信在菌菇研究中心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技术与彭大师的版本相差不大,但是本县居然也出了一位堪比彭大师的技术大拿,这可是一桩天大的好事!

但等到他们兴致冲冲的杀到大后屋之后,才发现这位大师居然就是之前一度和大家闹得很不愉快的陈隆固,并且他已经申请知青返乡。

这个时间差让他们措手不及,只能拍腿空叹。至于他们如何追到陈隆固的赣江老家几顾茅庐的事儿,这个就是后话,按下不表。

说回陆允川他们,虽然有PVC塑料袋的帮助,菌棒菌包扛过了隆全溪的水运,但在孝梅镇装车后,他们就必须立刻布置出一个类暖房环境了。

否则长达五天的长途运输,低温、干燥和颠簸,就足以杀死车斗里一大半的菌棒菌包。

好在沈知意他老爹的面子依旧管用,那位他联系好的私人车主应徐华在这时帮了大忙。

虽然因为生意的缘故,他没办法陪同押车,但在听了陆允川他们的诉求后,他居然想法子帮他们搞到了当时在隆全还算稀罕的煤球炉。

因为是冬天,应徐华的卡车都加装了车斗大棚,加上两道厚布帘,就成了一个完美的小型的暖房。

有了他的帮助,陆允川他们才把菌棒保温的难题解决。

于是,抱着四床铺盖,四个人分别上了三辆卡车。

从发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住在车斗里,随时关注车斗温度,还得关注车斗里的湿润程度。

为了尽量降低一氧化碳给菌菇带来的影响,他们还不能时刻关闭布帘。

回程的车斗里,居然硬生生被他们搞成了一个“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凄惨局面。

这一天,他们途径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

山道上,戴裕迟正在陆允川的车斗里,帮助他一起检查菌棒是否产生霉变。

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的奔波,两个人都明显瘦了一大圈。

而戴裕迟的情况尤其明显,本来生着一张“面若中秋之月”的圆脸的他,现在居然瘦的能看见下颌线了。

陆允川其实一直想问他,他这么一个在省城养尊处优长大的小少爷,为什么就甘心跟着自己跋山涉水的吃苦呢?

现在两个人检查完菌菇后,灰头土脸的躺在车斗里休息,他终于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戴裕迟倒是没有多大反应,他只是蹭了蹭鼻子上沾上的木屑,就一脸轻描淡写的回答:

“没什么,我就是觉得赚钱挺好玩的。”

说完了这句话,他又像是意犹未尽的补充了一句:

“跟着你弄假领子的生意,其实我一开始就当做玩儿,反正花的钱也不是我自己的。而且真的累,要不是看你顺眼,我还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可是......”

他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思考该怎么表达:

“自从你把那1000多块钱的分红交到我手上之后,我突然就觉得不一样了。这是我自己起早贪黑挣到的钱!我突然发现,我很享受这个挣钱的过程!

这次回爷爷家,我着急跟你来清源,就把那1000块钱直接给我爷爷了,就说是我提前送他的生日礼物。

我爷爷当时没说什么,但是听我奶奶讲,他私底下高兴地都快颠了,一个人干掉了一瓶酒,所以那天才发酒疯,把你关在屋里让你写故事,不写完不许出来.......”

又颠三倒四的说了一些杂事,戴裕迟才给自己做了个总结陈词:

“反正我就是喜欢挣钱的感觉,上大学我也不是那块料。我相信你能带着我挣大钱,就这样,老陆,你懂吧。”

看着戴裕迟认真的眼神,陆允川没说话,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可能戴老爷子早就看出戴裕迟的想法了吧,所以才能允许自己带着戴裕迟这么东跑西颠的。

还没等两人惺惺相惜,卡车却突然减速,缓缓停在了路边。

还没到休息的时间啊?

陆允川从车斗里探出头去,现在不过下午四点来钟,按照之前的计划,这一段路都还不错,他们是要开到下午五点半才会在下个县城吃饭暂歇的。

但没等多久,他就看见应徐华招来的那个司机大潘一溜小跑过来:

“陆老板,没事的,就是到了一个检查站,查走私呢。这个站的站长我们老板认识,有交情,我去过一遍手续就行!”

说完,大潘就从陆允川这里接过了他之前跑下来的证明,麻利的转身,跑向了百来米之外的一排平房。

也难怪他殷勤,虽然他是给应徐华打工,但这两天来,陆允川在吃喝方面,都是紧着好的来招待他们,一天还有一包烟,完全不像之前的货主那般小气克扣还刻薄。

除了赶路赶得急加上晚上要睡在卡车里这一点。

但开大车的,挣得不就是这份辛苦钱嘛,所以大潘和另外两个司机一样,这一路上跑腿的活儿都是抢着干,生怕这份待遇拿的亏心。

见没什么大事,陆允川干脆和戴裕迟下了车,和齐双喜、陆学远汇合,几人一起在卡车周边活动身体。

这两天他们都在车斗里窝着,除了吃饭、如厕就鲜少挪地儿,早就憋疯了,现在难得有一个额外的放风机会,几个人都倍感珍惜。

齐双喜给其他三个人讲解了好一会黑木耳的催发技术,然后大家就自由活动。

可是过了接近一个小时,大家还是不见大潘回来。

正当他们奇怪大潘怎么去了那么久时,就看他从检查站那边露了头,正快步走回来。

只是他的神情好像不对,气鼓鼓的,嘴里还不停地咒骂着什么,完全不像是顺利走完手续的样子。

回到卡车旁,他看着好奇的众人,尤其是一脸关切的陆允川,只觉得老脸一红:

“陆老板,对不住了,检查站这儿,他们不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