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时代的轮子

时代的车轮会碾过所有人,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干爹沙龙”结束了。时近中午,众人相约前往陈贤耀的家中用餐。路过广场时,瞧见零散的小贩正在收摊。他们只能挑挑拣拣,买上些卤肉,权当是添一道菜。

几个上过战场、历经生死的老兵深知,生活再苦涩,也要咧开嘴角,挤出笑容,努力地活下去。

周朝先不紧不慢地跟在老兵们身后,抬眼望去,只见一个胖得像小山似的身影立在门口。那胖子正是陈贤耀的儿子陈良琦,也是周朝先儿时的玩伴。

挥手喊道:“良琦!你又胖了不少!”

“黄三叔、李……爸。”陈良琦先是微微欠身,脸上堆满恭敬地叫了几声长辈,而后眼神一转,看向另一边,抬手轻轻拍了拍自己圆滚滚的肚皮,带着几分自得说道:

“我这哪是胖啊,这叫壮。”

“哟,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脸皮够厚的啊。”一旁有人打趣道,惹得众人一阵哄笑。

眼前的陈良琦,他个头不高,堪堪一米七。那一身赘肉,要是跑起步来,呼呼的风掀开衬衫下摆,必然露出白花花的肚皮。

待长辈们进屋后,陈良琦立马凑到周朝先跟前,眼珠子滴溜一转,挤眉弄眼地悄声道:

“朝先,你这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以后跟着我混,保准让你天天吃香的喝辣的!”说罢,还挑了挑眉毛,一脸牛哄哄的模样。

“咋的,你还混起了帮派?”周朝先上下打量,看着对方短粗的手指,感觉握太刀很费劲,不是能打的料。

这个时代的宝岛,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时髦,纷纷加入帮派,一副老子牛逼的模样招摇过市。

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外省人和本省人之间有着隔阂。这群外省二代三代为了自保,不得不抱团取暖,组建帮派。

在入伍前,周朝先就是文山帮的人,这么说吧,他那所高中的外省人都是文山的。

“我不是没事做吗?就先跟他们混着,看看有什么生意做。”陈良琦老实地说道。

“混帮派能有啥前途,咱还是踏踏实实地做生意吧。”周朝先觉得做任何生意都要有信得过的人,显然发小是一个好伙伴。

“你不去文山了吗?”陈良琦惊讶地看着死党,好不容易爬到那个位置,说不要就不要了?

周朝先摇了摇头,自己原先在文山帮的地位,类似香江黑帮的四二六,也就是俗称的双红花棍。在文山是战斗堂的堂主,手底下管着一帮兄弟,那时候的他威风八面。

此时宝岛省会最厉害的帮会是竹叶,五湖前些年被迫解散。本省帮派的地道盟之类的还没有成立,一直被外省帮压着打,没办法,外省人比较花花肠子,不是这群土炮能玩过的。

周朝先入伍+留学后,也不再想干这勾当。

宝岛的黑帮关系错综复杂,像他曾经呆过的文山帮大佬柳大哥,就是权二代,背景深厚。

柳大哥施展手段,连横合纵诸多帮会,对五湖帮发起致命一击,那一场江湖混战,至今在江湖流传。

周朝先深知,自己不过是个小角色,在这种权力的游戏里,最终只能沦为炮灰,倒不如借着入伍的契机,彻底脱身。

“吃饭了,进屋洗手!”陈良琦的母亲推开门大喊一声。

周朝先赶忙应了一声“陈妈妈”。

陈妈妈脸上堆满笑容。她四十来岁,面容温婉,一条素色围裙系在腰间,身形苗条,举手投足间透着几分往昔的风韵。

“军队锻炼人呢!”陈妈妈拍了拍他坚实的后背,眼中满是赞许,继而关切地问道:“你往后有啥子打算呢?”

“嗯……我准备先做个小生意,积累资金。我想让良琦帮我……”周朝先看着前面弯腰洗手的死党,像是肥猪拱泥。

陈妈妈柳眉弯弯,嘴角噙着一抹浅笑,轻声说道:

“哎,我看行。省得他整天在外瞎混。我之前让他跟我做表链,他死活不干。你带着他,我放心,只要不干黑道的勾当,干啥都行。”说罢,轻轻叹了口气,眼神里透着几分无奈。

陈妈妈经营着一个家庭工厂,带着眷村五六个心灵手巧的妇女,接一些制作表链的单子,靠着这手艺贴补家用。

“哪能混黑道呢!正经买卖,到时候攒些钱,良琦还能娶个媳妇。”周朝先说着侧身从胖子身边挤过去洗手。

逼仄的房间,摆着两张桌子,一张大的,一张小的。大桌子自然是几个男人们推杯换盏、喝酒畅谈的地方,而他们两个晚辈外加陈妈妈,则在小桌上默默吃饭。

眷村的房子,二三十平。格局都差不多,狭窄的客厅,后面左右两边就是卧室,在后面就是厨房。

卫生间是不会有的,大家都用公厕。眷村的小孩就是很无聊,向公厕粪坑里扔石头也是一份乐趣,以至于每年都有小孩掉进去。

这个时代的宝岛,大部分家庭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每日睁眼闭眼,想的都是如何填饱肚子,如何艰难地活下去。

相较而言,眷村的日子还算过得去,毕竟有一份稳定的工资,还有军眷配给票,能解燃眉之急。

就拿陈贤耀一家来说,陈叔工资一个月能挣一千来块,虽说不算多,但也够维持生计。

陈妈妈的表链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个月下来能有两千多的收入,家里就陈良琦这一个宝贝儿子,没有过多的开销,所以小日子过得滋润。

不像那些孩子成群,有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孩子的家庭,整日为了吃喝发愁,过得苦不堪言。

现在的物价水平比“留学”时低得多,男性衬衫25-40块,女性洋装60-100块。蓬莱白米5块/斤,猪肉20块/斤,杂志5块/本……

酒足饭饱之后,倦意袭来,就如同山西人根深蒂固的午睡文化一般,任谁也阻挡不了。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细语,雨水淅淅沥沥地拍打着玻璃。周朝先从梦中惊醒,趿拉木屐,从包里拿出纸笔,坐在木桌前,开始思考未来的生活方向。

铅笔在粗糙的草纸上沙沙作响,一条条线条逐渐勾勒出一幅画面:

一辆略显破旧的三轮车,顶部撑着一块洗得有些发白的帆布篷,车身两侧贴着鲜艳的红纸,上面用墨笔写着一个大大的“冰”字,微风拂过,车铃轻响,清脆悦耳。

车上稳稳地放着两个木箱。车子一侧,插着一根细长的竹竿,挑着的布幡随风飘动,上面用繁体字写着“小周古早冰”,旁边还绘着栩栩如生的芒果冰、奶茶简笔画。

这就是周朝先想到的成本低的买卖,卖快乐水和冰沙。在他看来,这绝对是平民百姓眼中的暴利行业,门槛也不高。

他很清楚,自己学历不行,去不了大公司,也没有什么门路,老爹去世后许多香火情早就就没了,否则自己也不可能直接退伍。

人走茶凉是体制内最鲜明的标志之一。

现在没钱、没人,却妄图一步登天,去干大买卖,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就算真有机会干成了,在这鱼龙混杂的世道,说不定最后都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当然,卖冰沙、甜水只是权宜之计,短期过渡的目标。长期嘛……随着宝岛的经济野蛮发展,无非就那么几条路。

要么凭借一支笔,当个作家,书写乡土文学、通俗文学,用文字打动人心;要么削尖脑袋,钻进军公教的队伍,谋个安稳;要么瞅准时机,倒卖欧美日的紧俏产品,赚个差价;要么一头扎进五光十色的娱乐圈,浑水摸鱼,混口饭吃……

许多眷村子弟最后都进入了娱乐行业,像近几年大红的邓莉筠……

周朝先虽不知道梦中的世界真假,但是那些动人心弦的流行音乐、精彩纷呈的超级电影、扣人心弦的电视剧,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他自然要去闯荡一番,只不过在这之前要找一个饭辙。就像老薛,为了音乐梦想,不也开一个火锅店吗?

谁说甜水摊不能出一个大明星呢!

突突突突……窗外上班巴士打断了他的思绪。他忽然想到中午陈妈妈说的表链……

宝岛的家庭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意味着妇女手头渐渐有了余钱,消费能力在悄然提升。

而这一现象的另一个侧面体现,便是琼瑶小说和电影的爆红。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风花雪月?”

他把草纸翻过面,笑了笑:“女人>孩子>老人>宠物>男人。不妨先赚些女人钱。爱情小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