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背景

1.1.1 大健康战略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民健康,有力推进全面健康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理念。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15年内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标志着推进健康中国和全民健康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事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2019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旨在贯彻健康中国战略,通过防治结合低成本手段提升健康绩效,突出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建设核心。2020年8月,为了全面落实全民健康战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从国家政策制定演变方向来看,近年来党和国家紧紧围绕着“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行动—大健康产业”这一核心主线,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大健康战略的贯彻执行。

大健康,不仅涵盖了个体身理健康,而且范围延伸至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环境生态、社会道德等问题,是指影响个人在多个方面良好状态的健康促进系统。大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多个主体参与层次,由下至上包括个人、企业、产业部门、国家等。大健康战略,实质上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布局,是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职业状态等全方位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战略规划,同时维护好个人、企业、国家和谐共进关系。大健康战略,事关促进人民健康和国家强盛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倡导健康生活。大健康战略,重点关注人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心态,并积极引导健康生活理念,这将对建设健康中国产生直接影响和重要意义。提倡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控烟限酒、远离黄赌毒、加强身体锻炼等,同时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心态,主动培育正能量思想,促进全民身心健康发展。

(2)发展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是大健康战略实施的重要产业支撑。加大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多方力量,发展防治和保健一体化健康产业。具体原则有:第一,吸引民营资本和外资兴办医疗机构,打造多元化办医格局;第二,积极促进休闲健身、养老旅游等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第三,立足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医疗管理,提升医疗服务的高效运行,扩宽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3)提升健康保障。政府部门作为大健康战略的制定者和推行者,通过制度设计与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来提升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一方面,大健康战略要求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保险的报销水平,减轻住院看病的医疗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大健康战略要求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消除城乡之间、跨区域间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的差距,扩大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