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在元末
- 元末,我哥名叫张士诚
- 万泽山的李太后
- 3137字
- 2024-05-13 20:00:20
哇的一声,我从一阵晕眩中醒了过来。
我叫张信,本是一个历史剧的编剧,可是担任男二的小鲜肉,突然有一天被帽子叔叔抓走了,紧接着就是大面积封杀。。。。而我是写男二的脚本编剧,一下子我压力特大,在某个雷雨交加的日子赶稿时候,一个不小心掉入了一个窨井盖。。。。
呛了一大口水后,慢慢失去知觉。。。
等我再次醒了过来,大脑特别痛,但是我庆幸自己还活着。。。。
可是五年后,我对自己活着这个事儿特别烦。
因为张信发现自己穿越了。。。
自己现在叫张九七,年份是元朝至元五年,也就是1339年。
既然穿越了那就安安分分享受穿越后的生活吧。
可是自己的父亲张四七只是江浙行省泰州白驹场驿站的一个亭民,也就是驿站管辖的亭户,算是一种属民,而自己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九四、九五、九六。
大哥九四和二哥九五一个十五、一个十四,现在已经在旁边的码头帮人运盐,而三哥九六今年八岁也跟着父亲帮驿站做着洒扫搬运的杂货,赚着微博的钱粮。
从出生到五岁,张九七一直是一种不相信的状态,浑浑噩噩的过着,最后还是信了命。
六岁时候,张信知道自己这一家是从湖广搬来的,当时祖上是工匠随着元人军队攻打南宋,后来留在了泰州。
而自己在湖广那边还有四五房亲戚,这么多年只是听说过,却从没见过。
听大哥说,自己这是三房,那边是大房,父亲年轻时候去过两回,都被苛待,所以干脆就不往来了。
也是这时候张信已经开始跟着大哥白天去驿站洗菜、洗碗,晚上搬运盐上船,张信年纪小,却懂得识数,所以就负责帮码头的工人们登记搬运的数量计算工钱。
这个码头是泰州王家的,而盐的声音却是知府老爷的私人产业,但作为四等小民的张信兄弟只在乎的是能发多少钱发多少粮。
只是在众人不注意的角落,张信接着年纪小,每天都用竹篓装满水,然后往里面加盐,一个兄弟一个竹篓,一天就能偷一两斤盐,而此时盐价已经从大德年间的200文一斤涨到了600文一斤,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盐,而作为盐工的这一批算是例外,怎么着每天指缝间也能漏一点盐回家。
只是张家兄弟不一样,每天张信四兄弟会挨家挨户去卖水,贩卖私盐是违法,可是卖水就不一样。
附近的街坊邻居也都知道这个水是怎么回事,不过老百姓们也穷,都是拿一些东西换,你家一颗萝卜,我家二斤米,一趟下来今天一家的吃食都齐全了。
当四兄弟每天都拿了一些吃食回来父亲张四七欣喜的不得了。。。。
因为张四七每天都可以偷一点蒙古人喂马的豆饼或者麦子,拿回家磨碎煮粥吃,也就是这样在元末那个年代张家六口人竟然没有一个饿死甚至还长胖了一些。
当然张家兄弟也不是每天都能带回那么多吃的,对于一些鳏寡孤独,穷苦人家,张信直接以赊的名义把盐给了对方,可这样久了家里吃喝水平也下降了。。。。
正好这时候大哥的活计变成了从泰州运盐去江南西路江州,一个来回加运货就要5天。
或许是张信平时仗义疏财、慷慨解囊,船上的船工们逐渐把年仅16的张九四当成带头大哥,有时候九四说的话比掌船都有用。。。
就这样半年后,张信听到一个消息就是白驹场当地有一个盐警名叫丘义,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可是这个人平时谁给上供了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恰恰有一回家里囤积了几十斤盐被大哥带到江州卖了赚了不少钱,正好江州又是粮食重要码头,于是换了不少粮食回来在泰州又一卖,直接让张家甚至有实力自己买艘船跑货运。
拿着一大笔钱张九四就要去买船时候被张信拦了下来:大哥,你买船做甚?
九四:有了船,咱家就不用给官府做事,自己拉拉货、跑跑小买卖都行啊。
张信:你就想停步于此吗?
九五这时候说:大哥,老四最有办法,听老四怎么说
张信:那丘义你们可知晓为人。
九四:贪财、好色,爱占小便宜
九六:他还管着抓私盐贩子
张信:我想用这些钱买丘义一个好。。。并且我们以后贩盐六成利给他,而我们承担罪责。
九四:这是为什么,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谁做谁傻啊。
张信:大哥,我们现在偷偷摸摸是因为什么?不敢做多是因为什么?
九五:怕官府抓,最主要是盐场不会卖盐给我们。。。
张信:可这些,丘义都能做到。。。只要有了丘义庇护,即使我们只拿四成也比以前赚的多
九四一听赶紧也是这么回事,只是后面又踌躇了:只是我们都是孩童,这事儿不好办啊。
张信:我们街上有一个当弩手的人你还记得吗?
九四:你说的是李伯升大哥?
张信:是的,听说李大哥就是守卫盐场的弩兵,他应该能帮我们见到丘义,剩下就让我和大哥一起去说服他。
于是当他张九四、张九七两兄弟带了两条鲤鱼去了李伯升家。。。
因为张家兄弟平时仗义疏财,谁家有个事都会去帮忙,李伯升对与二人到来还是挺欢迎的。
这个李伯升其实比九四仅仅大了三岁而已,是世袭的兵户。
兄弟二人与李伯升寒暄一阵子后,张信直接进入正题说明想让李伯升介绍认识丘义。
李伯升也听说了张家兄弟平时会私自贩卖一些盐,这些听说想认识丘义,他貌似明白了一些事情问道:这丘义平时倒卖的盐不少,你们小孩子家家的他凭什么见你们。
张信:凭什么,就凭我大哥现在带人运货去江州,官府运货去江州一代也就我大哥这一趟的吧,而江州则是赣省之枢纽,七成的赣省用物都是从江州进入的,也包括盐。之前我们已经打通了江州的一些路子,现在就是货源这边的问题了。。。
后面张信说了一些自己这边的设想,没想到李伯升表示介绍丘义可以,张家兄弟生意这块算他一股,他平时和不少盐工头头熟识,可以通过他们弄一些盐,也就是丘义的盐加私下弄得盐一起运。
第二日,张家兄弟带上礼物来到泰州码头边的朝阳楼,楼上二楼的一个雅间提早就被包了下来请丘义吃饭,午时刚到,就看到李伯升带着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走了进来。
两兄弟看到人来了,赶紧站了起来,张九四率先行礼:拜见丘管事
张信:拜见丘管事。
丘义也没说什么,大马金刀的坐到了主座,坐稳当后才示意其他人坐下。
张信:丘管事真是器宇轩昂,龙行虎步啊,可惜现在天下太平,要是在乱世那就是项羽一般的英雄人物啊。。。
泰州古时也算江东,项羽又是江东人从小听到大的一等一英雄,丘义被张信这么一夸,也非常开心,直接和众人喝了一大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九四拿出一个小篮子说:我们也没啥好礼物,这是在江州带回来的庐山云雾茶,给丘管事尝尝。。。
说着还抖了抖,明显篮子里有金属碰撞的声音。。
丘义立马明白说:以后每月带一些茶叶给我家娘子就行,外面有什么风浪我会让人通知你们,至于生意找货小李你来吧。我看好你。
说完丘义提着篮子起身走了,剩下三人面面相觑。
九四:这个事现在什么情况。
张信:大哥,这明显成了啊。
九四:这就成了?
张信:成了,成了。。。。
三天后,张九四带兄弟几人在码头给船上运盐,这时候就看到李伯升带了一个人来到张信身边说道,这是吕中是盐场的人。
吕中看到张九四后简单行礼了一下说:这次我们带了200斤盐,分了4包。
九四:九五你带吕哥的人把盐放好。
张九五:好的大哥。。。
几天后船到了江州浔阳港,张九四偷偷摸摸找到了之前一直合作的杂货铺管事李师。。
李师得知张九四来了也就带了一袋子铜钱,可当看到200斤盐时候,整个人有点不对,200斤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他是本地人,家里的杂货铺也只是个小铺子,一年也就赚个十几贯钱,可现在这200斤盐如果真卖了抵得上他几年私盐的利润。。。
李师把张九四兄弟带到了一个小馆子,点了几个当地的小菜,吃的饭却是陈米饭,不过这已经算是好的了。
李师:九四兄弟你这批我可以收,不过你这攒一批来卖,着实费力,有没有想从当地多弄点私盐。
张九四:大哥原来是担心这个啊。。。不瞒李大哥,我兄弟已经和盐场的打通了关系,以后只管要,剩下我兄弟解决。
李师:真要这样,还是哥哥我多虑了。。。。。
张信:李哥这是好心,为了我哥俩着想。。。
不知不觉到了至正元年(1341年),张家已经和江州这边走私私盐初具规模,甚至在泰州城内一些私盐生意也是张家一起的伙伴供应着,只是这些高门大户都是一个月结账一次,张信制定了规矩,只要值钱的用来支付就行,不必拘泥于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