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高阳是吃货,房遗爱的办法

“鳄鱼丸子汤,大家慢慢吃。”

雅阁的掌柜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铜盘走了上来。

“鳄鱼丸子?”王耀听后一愣。

陆蒙满是不敢相信。

他来洪州也有几年时间了,在雅阁也算是熟门熟路,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鳄鱼丸子汤。

“红烧龙掌,尝尝吧!”

陆蒙还没来得及动筷子,那老板就端着一盘奇怪的菜上了桌。

“来,本王先尝一尝这鳄鱼丸子,是不是很好吃?”

李想很清楚,如果他不吃,这些人肯定不会第一个动手。

连李想都动了筷子,众人也不好意思拒绝。

陆蒙强压下心头的不舒服,又夹了一颗鳄鱼丸子放进嘴里。

并没有想象中那种奇怪的味道。

咬了一口,弹性十足。

陆蒙的眼睛微微一亮,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

出乎意料的是,这鳄鱼肉做出来的丸子,居然还挺嫩的,让人欲罢不能。

这跟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燕王殿下,我还是第一次尝到这鳄鱼的肉,没想到这鳄鱼看起来有些粗糙,但是,里面的肉却是如此的鲜嫩。”

陆蒙到现在都不明白,李想会请所有人吃鳄鱼肉。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趁机拍马屁。

“你们也尝尝这道红焖鳄鱼。”

李想最擅长的,就是应对拍马屁。

对于一般的马屁,他已经没有太大的反应。

陆蒙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

之后,又上了炸鳄鱼排,蒜蓉鳄鱼,红烧鳄鱼尾。

一桌子的菜,都是用鳄鱼做的。

这一刻,不管是陆蒙,还是曾行,都是恍然大悟。

看来,以燕王的身份,就算是吃饭,也是别有深意的。

……

春天已经来临,这是动物们喜爱的季节。

湿季到来,细雨绵绵,关中大地上,万物躁动。

房遗爱看着渭水码头越来越远,终于放下心来。

说完,他回头看着高阳,一脸憨厚的笑着。

“你瞅啥!”

高阳不禁对房遗爱怒目而视。

这段时间以来,高阳虽然觉得房遗爱并不像自己想得那样不堪,但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不情愿的。

否则的话,她也不会在洞房花烛夜,就让房遗爱得手,然后禁止房遗爱再来一次。

好在高阳公主的陪嫁丫鬟中,有两个是房遗爱的侍妾,这样他就不会天天对着如花似玉的妻子干瞪眼了。

反正灯光一暗,看不清面容,房遗爱便将其当做高阳。

“高阳,我记得你爱吃甜的吧?这次咱们先去一趟广州,今年年初府上派人去岭南买了些甘蔗地,以后想吃甜的肯定没问题。”

房遗爱知道高阳是个吃货,也有了一套对付高阳的办法。

每当她对他发脾气的时候,他都会跟她说,哪里有新的好吃的。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想找个话题聊一聊。

“那岭南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果子?”

果然,提到食物,高阳顿时来了兴致。

“那是当然,就拿荔枝来说吧。我听说,广州府的人,都说荔枝不能隔夜吃,不然的话,容易生虫,影响口感。”

房遗爱有些后悔,在来广州之前,没有多了解一些本地的情况。

要不然,他还能把高阳给骗过去,让她知道,自己强大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是吗?”

高阳咽了口吐沫,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荔枝的鲜美。

高阳虽然贵为公主,但也只是在画上见过荔枝,听说过它的味道,却从来没有尝过。

说句不好听的,她答应房遗爱出海,百分之八十的原因,就是为了南方的美食。

“废话。还有那香蕉,也很好吃,就是运输困难,除非去岭南,否则根本吃不到。”

房遗爱和高阳谈起吃来,终于有了些夫妻相守的模样。

“按照时间来算,到了岭南后,荔枝、甘蕉也该成熟了,到时候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且,还可以去钓鱼,尝一尝最新鲜的海鲜,比德香楼的鱼好吃多了。”

房遗爱不断地对高阳进行引诱。

这倒也不是假话。

任何一种海鲜,都是刚捕捞上来的时候最好吃。

这个时候,就算厨艺不怎么样,光是食材本身的味道,也足以征服无数吃货。

看得出来,高阳是个很挑食的人。

……

桃花村。

阿萨塔命大,虽然少了一条腿,但总算没死。

当然,这其中也有李想的功劳。

“据唐郎君所言,这些秧苗长势很好。上个月,其他安置点也有小偷被抓,县官已经将此人贬为奴仆,分给我家,这可是大功一件。”

阿萨塔拄着拐杖,跟在母亲身后,走到了自己的田埂上。

阿萨塔是桃花村开荒的榜样,也是李想的要求。

而且,把犯了错的突厥人变成奴隶,交给突厥人,他们更容易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所有人都习惯了自己犯下的错误之后,他们就会被贬为奴隶,至于他们会被送到哪里,就没有人会在意了。

这也是李想为以后对付突厥人做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只要你们老老实实的为大唐贡献力量,大唐绝对不会亏待你们。

谁要是觉得自己在这江南道,还能像在草原上那样肆无忌惮,那就去做奴隶好了。

这种免费的奴隶,哪里都需要。

“我就说嘛,有天可汗在,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家种了几十亩地的稻谷,等稻谷入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阿萨塔的阿娘是突厥人入侵大隋时抓来的汉人女子,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心理承受能力远超常人。

虽然儿子的腿断了,她很难过,但总算是活下来了,所以她也就接受了。

“阿娘,您放心,等我的拐杖用惯了,就能干活了。”

……

蒲罗中的船坞内。

今天有一艘特殊的船来了。

“李兄,这可是你说的蒲罗中?”

李庚走下船来,踩在了久违的水泥路上,不由得叹了口气。

书院考察船自登州出广州后,便基本处于一种越来越落后的状态。

就连号称南洋几大强国的占城、林邑,都没有一座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

没想到一路南下,居然能在蒲罗中见到如此坚固的城池。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整个码头都是按照文登码头建造的,甚至连码头上的泊位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的。

这个张猛,还真是个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