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向蔡邕提亲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趁着现在蔡文姬的心中大乱,对自己还有好感的时候,直接将之间事情给定下来。

那么就一切都会成为定局了。

毕竟,在李治看来,像蔡邕这样的宠女狂魔,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那么在意。

如果自己去找他提亲的话,蔡邕绝对是先问一下蔡文姬的意见的。

以蔡文姬现在的状态,如果蔡邕来跟蔡文姬提起这件事情,蔡文姬大概率是会同意下来的。

如果不趁着现在蔡文姬心中大乱,对自己还有好感的时候,那这事情定下来。

那么后面等蔡文姬冷静下来后,说不定就会出现什么变故。

现在既然能这么简单粗暴地将事情给解决了,那又何必浪费时间跟精力去慢慢攻略呢。

所以,李治才会改变策略,打算直接去找蔡邕摊牌。

不管蔡邕同不同意,反正李治就打算直接威逼蔡邕。

到时候蔡邕就算不同意,也不敢直接拒绝。

如果蔡邕再从蔡文姬那里得到不排斥李治的消息,那么以蔡邕对女儿的宠爱程度,大概率是会直接将这门亲事给同意下来的。

刚好蔡文姬也对自己有好感,郎有情妾有意的。

到时候这蔡文姬不就这么简单的被拿下了么?

哪里还需要浪费时间精力去慢慢攻略啊。

只能说,还是古代好啊,泡妞实在是太简单了。

对于蔡文姬这样的才女,只要一首简简单单的诗,就能让对方心生好感。

如果是放在现代社会,这个难度起码要上升一万倍。

很快,李治就来到前面大堂,找到了正在跟那些属官们讨论湘南县的政策,正好对李治的感官大为改观的蔡邕。

然后,李治也不顾还有那些龙套属官们还在场的事情。

直接就一脸正经地对着蔡邕说道:“蔡先生,我这边有件事情跟你商量一下,刚才我在后院遇到了令爱,我两一见钟情,刚好我还没有娶妻,所以特地来向蔡先生提亲,打算迎娶令爱为正妻,还望蔡先生成全。”

李治直接就将自己的目的给说了出来。

至于说要娶蔡文姬为正妻这件事情,也是李治之前在遇到蔡文姬的时候,打算将蔡文姬也一并拿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的。

李治这样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别看李治现在有三个女人,其中貂蝉还被李治给吃掉了,貂蝉更是李治的第一个女人。

按理来说,不管是从长相,还是先后顺序来说,不是都应该要娶貂蝉为正妻么?

可事实却不能这样来算。

其一,蔡文姬毕竟是大儒蔡邕的女儿,还是一个有名的大才女。

这样的女子,李治如果直接将她纳为妾室,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是多少有点侮辱人的感觉了。

虽然李治不在意出身的问题,可是却不能不在意这个世界的人看法,跟蔡邕和蔡文姬两人的感受啊。

李治还是希望自己的后院能和谐美满一些的。

而貂蝉虽然作为李治的第一个女人,而且不管是长相还是那魅惑的气质,都比较符合李治的喜好。

可她毕竟是王允家的一个歌姬出身,身份太低,出身实在是有点拿不出手了。

虽然李治自己是不在意这些,可别人会怎么说?

你李治竟然娶了一个歌姬为妻,那也太自作轻贱了。

如果李治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没什么。

可李治以后毕竟是要一统天下,登临九五的存在。

如果她的正妻,以后的皇后娘娘只是一个歌姬出身。

这让天下人怎么看他李治?

这让天下人怎么看貂蝉?

天下人会在背后怎么议论一国之君娶了一个歌姬来做皇后的事情?

这也太有失大国威严了。

到时候就算李治不在意,恐怕貂蝉也会受不了这样的议论。

还有就是,作为一代大儒的蔡邕会这么想?

就算李治不在意蔡邕的想法,可也要考虑一下蔡文姬的感受啊。

难道我一代才女,堂堂大儒蔡邕的女儿,还比不上一个歌姬?

这样说不定就会在蔡文姬心里留下隔阂的。

就算蔡文姬识得大体,表面上不说,心里总是会有点想法的。

所以,不管是为了貂蝉好,还是蔡文姬的原因,又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因素。

这正妻的位置,给蔡文姬都要比貂蝉要好。

这就是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别说是在这个把阶级分划的非常重要的古代了,就算是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见。

所以,门当户对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就算是李治这样的穿越者,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去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

哪怕李治是娶一个平民女子为妻,那最后也能说成不离糟糠之妻,都能美化成一桩美谈。

可貂蝉的身份实在是没法美化啊。

说好听点,貂蝉只是王允家里的一个歌姬,说难听点,她就跟青楼卖艺的女子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区别。

这样的出身,确实没有办法让天下人信服啊。

哪怕李治自己不在意也不行,到时候就怕貂蝉自己受不了被天下人戳脊梁骨,从而彻底抑郁了。

李治怎么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至于说甄宓,那就更不用说了。

一来甄宓只是商贾之女,她身份地位也高不到哪里去。

就算在历史中甄宓也做到了曹魏的皇后,而且还是以二婚的身份嫁给曹丕的。

这里大家就要说了,怎么就没人出来戳甄宓的脊梁骨,说曹丕的闲话呢?

最后甄宓跟曹丕生的儿子还登上了皇位,还不是一样没有什么影响么?

关于这个问题,李治只能说,那都是历史上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情况。

史料上没有记载,就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谁又知道当时甄宓是什么情况呢,她当时面对了多少的压力,听了多少闲言碎语呢?

就算大家看曹魏强大,不会明着说什么,难道背地里不会说么?

所以,李治就觉得,还是保险一些,以防万一比较好。

没必要为了这样的小事,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毕竟人言可畏啊。

反正这是自己的家事,自己在家里对每个人都一样好,没有地位之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