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东京保卫战(七)

北宋的官老爷们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可是蛮横得很。为了筹集对金军的赔偿,专门成立了行政机构——收簇大金国犒军金银所来搜刮赔偿金银。

当然,为了面子,将“赔偿”对外说成了“犒军”。

775年后,这样的掩耳盗铃之事在中华大地还将发生。

当时也是打了败仗,签了议和协议,名字叫“辛丑各国和约”。

当时的王朝叫清朝,话事人叫叶赫那拉氏,世称:“慈禧太后”。

当时喊出的口号叫:“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回到1126年,此时中书侍郎王孝迪是收簇大金国犒军金银所的一把手。

王孝迪在收簇大金国犒军金银所成立工作专班,没日没夜地督促下属和属地政府——开封府抓紧时间筹集。派兵挨家挨户搜查,看到金银器皿全部没收充公。

一顿操作下来,金的数量是三十万两,银的数量是八百万两,这其中还包括了皇室、宗室、后宫、官府等特权阶层的支援(李纲《靖康传信录》:“而宰执裒聚金银,自乘舆服御、宗庙供具、六宫、官府器皿皆竭取之,复索之于臣庶之家,金仅及三十万两,银仅及八百万两”)。

就算是如此卖力工作,任务还是完成的不理想。金的数量仅仅完成了6%,银的数量也才完成16%。

显然,赵桓对此很不满意,在朝会上,宰执们纷纷作了自我批评(李纲《靖康传信录》:“翌日,对于福宁殿。宰执以金银之数少,惶恐再拜谢罪。余独不谢”)。

王孝迪是第一责任人,难逃追责,于是出了馊主意,就是在大街上发公告,要求官吏、军民在规定期限内上缴所藏金银。在限定期限内不上缴,一经查实,立马处斩。

还有更狠的:如果奴婢、亲属等告发私藏事宜,经证实,可以获得所藏金银的一半作为奖励(李纲《靖康传信录》:“孝迪建议,欲尽括在京官吏、军民金银,以犒大金军所遗,多揭长榜于通衢,立限俾悉输之官。限满不输者,斩之。许奴婢及亲属人等及诸色人告,以半赏之。都城大扰”)。

嘻,这个和我前面提到的吕惠卿的手实法有得一比。不过,吕惠卿只是图财,王孝迪既图财又要命,手段确实毒辣。

在当时的朝堂,有很多类似于王孝迪这样的官员,对外怯懦,对上迎奉,对下属狠辣,对百姓狠毒。只要能升迁,拼命压榨下属压迫百姓。

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官员深得上级的赏识,这是李纲等无法比拟的。

在王孝迪的狠辣招数下,又从民间搜刮了金二十余万两、银四百余万两(李纲《靖康传信录》:“限既满,得金二十余万两、银四百余万两,而民间藏蓄为之一空”)。

这样,北宋总共搜刮了金五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余万两,金的数量完成了10%,银的数量完成了24%。

即便如此,数目和完颜宗望的要求还差很多。

但随着时间推移,局势也在朝着有利于北宋的方面发展。

最主要的是各地勤王的军队陆续抵达东京附近。

15日,各地勤王军队人数已达数万人(李纲《靖康传信录》:“自十五日,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数万人”)。

17日,统制官马忠的勤王军队在郑州与金军发生遭遇战,杀敌人甚多,迫使金军游骑不敢擅出(李纲《靖康传信录》:“至十七八日间,统制官马忠以京西募兵至,遇金人于郑州南门外,乘势击之,杀获甚众。于是金人始惧,游骑不敢旁出,而自京师城以南,民始获奠居矣”)。

20日,静难军节度使种师道、承宣使姚平仲募集的西军抵达东京(李纲《靖康传信录》:“二十日,静难军节度使种师道、承宣使姚平仲以泾原、秦凤路兵至”)。

西军能快速抵达,其实还得感谢王禀在太原拖住了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完颜宗翰没有精力及时攻占洛阳,切断西军东进救援的通道,这给了种师道他们极大的便利,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东京。

此时北宋方面的军队总数达到了20万之众,是金军的2倍多,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李纲《靖康传信录》:“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二十余万,固已数倍之矣”)。

赵桓一下子感觉腰杆又硬了。

完颜宗望也谨慎起来,在牟驼冈加固堡垒,避免宋军偷袭(毕沅《续资治通鉴》:“金人惧,徙砦稍北,敛游骑,但守牟驼冈,增垒自卫”)。

此消彼长的背景下终于发生了宋军夜袭金营事件。

这一事件的主人公是姚平仲,他是姚古的养子。

姚古,熙河路经略使,相当于现在军区司令的职务了(《宋史》:“古亦以边功,官累熙河经略”)。

宋金议和后,在金营被扣押的沈琯等人被放了回来。

1月11日,沈琯与李纲、宰执们进行了第一次见面(《三朝北盟会编》:“十一日丁丑李纲沈琯与执政同议於东府”)。

见面的主题是金军到底实力如何?

对于金军的人数,沈琯认为金军骑兵5万人左右,其中精锐的骑兵1万余人(《三朝北盟会编》:“初十日琯见李右丞,言贼(改作敌)骑不过五万,能战者止万馀人,太子营不及二千,药师常胜约三千骑,诸营部兵闻止有三万馀”)。

对于金军的战斗力,沈琯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书生,不是军事专业人士,不敢妄下断言(《三朝北盟会编》:“琯曰:琯忘身弃家以图南归,盖上欲朝廷知金人不多,可以击尔,至於战斗事非琯所敢知”)。

对于金军精锐铁浮屠,沈琯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报,就是铁浮屠全身重甲,刀枪不入,只有两眼露在外面。但契丹之前似乎找到了制胜的办法,就是与其交战时,用重棒击其头部,使其坠马,然后找准机会击杀(《三朝北盟会编》:“金贼(改作师)兜鍪极坚,止露两目,所以枪箭不能入。契丹昔用棍棒击其头项面,多有坠马,请仿而行之”)。

沈琯作为北宋的被俘者,在金军中不可能得到很多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但其作为一个观察者,提供的信息还是有一定的价值。比如,金军的大致人数,铁浮屠的弱点等等。

只是,既然铁浮屠是骑兵,为什么不在马腿上下功夫,而要费劲去击打骑兵头部?

委实有点舍本逐末。

岳飞后来就根据铁浮屠特点,创建了破甲专业部队,配备麻扎刀和钩镰枪,专门劈砍马腿。

当然,方法总是在战争进程中摸索改进,沈琯作为一名非专业军事人士能提出破解方法,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1月27日,赵桓在福宁殿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金策略(李纲《靖康传信录》:“二十七日,余与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同对于福宁殿,议所以用兵者”)。

随着各路勤王大军的到来,赵桓也开始硬气起来。

虽然前期和谈一直在谈,但赵桓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之前被完颜宗望摁在地上摩擦,现在形势逆转,想要找回尊严。

这次的军事会议主题是能否一战?有没有把握?

沈琯再次列席。

会上,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是李纲、种师道为首的主战派;另一派是李邦彦为首的主和派。

赵桓的内心是倾向于战的,但又怕打不过,自己丢了性命。

所以他要确认。

种师道是官场老狐狸,知道赵桓的心思,于是他问沈琯:“金军粮草如何?”

沈琯回复:“金军一路南下,只想着抢劫金银珠宝和女人,没有储备粮草的长远打算,现在积粮应该不多”(《三朝北盟会编》:“师道曰:公见得贼(改作敌)寨中有粮否?琯曰:金人沿路日掠粮草,今至城外取金帛子女,未有聚粮之意,但恐闻西兵至方旋聚粮,想必不多”)。

种师道微微点头,说道:“你说的和我发现的情况基本一致。昨天抓到了两个金兵,切开他们腹部发现肚子里只有黑豆,可见金军确实缺粮了,现在是用兵的好时机”(《三朝北盟会编》:“师道云:如公之说,昨日生擒二贼,割腹视之已食黑豆,今当逼贼营”)。

从各方面的情报来源和局势分析来看,种师道认为宋军已经掌握了一定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

1.宋军占据主场优势,属于被侵略方;金军远道而来,属于侵略他国领地。

2.宋军各路援军已经或者即将抵达,人数超过了金军。

3.金军已经缺粮,战斗力受到限制。

4.宋军对地形地貌比较熟悉……

有了种师道的分析和确认,赵桓决定冒一次险,他批准了姚平仲夜袭金军大营生擒完颜宗望的方案。

2月1日半夜,姚平仲率领7000西军精锐,悄无声息地杀入金军大营。

宋军连劫两寨,结果发现都是空寨。在第三个寨子时被金军包围,宋军大败,副指挥杨可胜被俘,总指挥姚平仲不知所踪(《三朝北盟会编》:“平仲可胜等以兵七千出城,金人空其寨伏铁鹞子兵以掩官军,平仲等大败,可胜被执”)。

杨可胜是杨可世的弟弟,他被抓后将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完颜宗望从其身上搜出了写给赵桓的书信,信中表示自己准备擅自带兵袭击金军,一切后果由自己承担,与朝廷无关。

这是赵桓留的后手,要撇清关系。

杨可胜被杀(《三朝北盟会编》:“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得可胜而问之曰:两国已通和,又来劫寨何也?可胜曰:可胜以勤王兵到京师,三军欲战,故可胜率之以来,非朝廷之意也。乃出怀中奏检示之,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怒遂杀可胜”)。

袭营失败的消息很快传了过来,在李邦彦等人的添油加醋下,变成了宣抚司和行营司士兵的全军覆没(毕沅《续资治通鉴》:“帝满意平仲必成功,既而失利,宰执台谏交言西兵勤王之师及亲征行营司兵为敌所歼,无复存者”)。

这里提到了两个机构——宣抚司和行营司,有必要交代下。

这两个都是临时性的军事指挥机构。

刚开始为了更好地统筹指挥东京保卫战,朝廷临时设立了行营司,李纲是总指挥长。

后来各地勤王的军队陆续抵达东京,李纲请求将这些兵马归行营司指挥(毕沅《续资治通鉴》:“李纲言于帝曰:‘勤王之师渐集,兵家忌分,非节制归一不能济,愿敕师道、平仲两将听臣节制’”)。

赵桓没同意,另外设置了宣抚司,来管理勤王的各路军队(毕沅《续资治通鉴》:“帝不听,曰:‘师道老而知兵,且职位已高,与卿同官,替曹矇可也。’于是别置宣抚使,令师道为之,以平仲为都统制。应四方勤王兵,并隶宣抚司,又拨前后军之在城者属之,而行营司所统者,独左、右、中军而已”)。

于是,东京城中有了两个军事指挥系统,两套人马,慢慢的矛盾也开始产生(毕沅《续资治通鉴》:“帝屡申饬两司不得侵紊,而节制既分,不相统壹,宣抚司所欲行者,往往托以机密,不复关报,自是权始分”)。

赵桓听了李邦彦等人的忽悠,害怕了,再也不敢主动出击进攻金军(毕沅《续资治通鉴》:“帝大惊,有诏不得进兵”)。

2日,完颜宗望的使者也到了,质问袭营兵马从何而来(《三朝北盟会编》:“二日戊戌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奉书问劫寨兵马”)?

按照既定方案,赵桓将责任全部推到了姚平仲、杨可胜等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