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风翻盘: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的自救之道
- (日)竹内谦礼
- 2010字
- 2025-04-15 14:19:55
逆境中当机立断的人与逆境中犹豫不决的人
应对迟缓的企业在各方面吃尽苦头
善于应对疫情的企业和店铺的行动速度非同一般。
他们在疫情初期就迅速采取了行动,例如申请补助金、与银行交涉、聘用人才、转换广告战略等,几乎让人觉得他们未经思考就付诸了行动。
反过来,也有很多企业尽管处于同样危急的状况,但却按兵不动。
“再观察一下情况”“多收集一些信息之后再做出判断”“想听听更多人的意见”等。由于缺乏应对疫情的经验,不少人在做判断时小心谨慎。
根据逆境的种类以及所处的状况,我们有时候需要重视速度,有时候则需要谨慎应对。
但是,回顾以往的逆境,我们会发现一种倾向:危急关头重视速度往往会带来好的结果。
例如,因地震或台风遭受损失时,即使国家会提供援助,能够立刻获得援助的企业数量也有限。
因为要分配的救援物资、金钱、人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最先申请援助的企业的生存概率肯定会高。
反过来,有些企业花费时间苦苦思索,即使最终拿出了完美的提案,也为时已晚。而这种企业占绝大多数。
例如,2020年日本政府发放的可持续发展补助金,立即提出申请的人很早就拿到了补助。当然,由于文件资料不一定能快速准备齐全或者负责人工作方式有差异,每个企业提交申请的速度也就各不相同。但显而易见,会有很多企业扎堆申请,所以越早办手续,拿到补助金的时间自然就越早。
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在初期行动时落后一步。
结果,应该有不少管理者为资金筹措问题而焦心,很长一段时间无法专心从事自己的工作。
另外,在参与Go To计划[4]和县民折扣[5]政策、导入远程办公制度等方面,管理者决策速度的差异给企业在疫情中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今后,新冠病毒的感染情况会怎样呢?”
这是眼下让很多人感到苦恼的问题。疫情的发展趋势尚不明朗,导致人们做判断时更加谨慎,让领导的决策速度变得迟缓。
尤其是在陷入逆境时,人们往往想要寻找“行不通的理由”,为此所花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得出消极的结论。
结果,他们做判断时花了很多时间,做出的选择大概率也是错误的,最终会走向最糟糕的境地。
为何关于“新冠肺炎就是感冒”争论不休?
当你认为初期的判断很重要时,就不要想太多,应当毫不犹豫地采取自己认为正确的行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在逆境之中时,即使经过深思熟虑,结论也不会有很大改变。
所谓“慎重考虑”,只不过是为了说服自己而花时间寻找证据。
举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我的意思。有人说“新冠肺炎就是感冒”,有人说“新冠肺炎是会致人死亡的疾病”,双方相持不下。
认为“新冠肺炎就是感冒”的人收集信息时,一味地收集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信息,所以结论就是“果然新冠肺炎就是感冒”。
而认为“新冠肺炎是会致人死亡的疾病”的人从收集数据阶段开始,就只倾听对新冠肺炎持悲观态度的医生的说法,其实这样做也只是为了不断坚定自己的看法。
逆境中的“思考”,这只是让自己的意见正当化的行为。即使你收集一大堆资料,花很多时间思考,结论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很多人并不根据事实寻求正确答案,只是出于“想轻松”“想安心”的考虑,按照预想好的结论探索答案。
要想加快决策速度,需要“信息设限”“责任”“无情”
商务人士的职责就是做决策。
决策做晚了就等于玩忽职守,在逆境之中,决策做晚了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有3种方法可以帮你加快决策速度。
第1种方法是给信息来源设限。
信息收集过多的话就会形成干扰,也会导致你产生迷茫,所以平时就要限定信息来源。
例如,限定要读的报纸的种类,固定查看某几位分析师的社交网络账号,事先确定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用于判断的材料就会变得简单,你就能更快做出决策。
听取别人的意见时,也不要咨询过多人,限定3名可以给自己提供适当建议的人,其他人的意见一概不听,这也是提高决策速度的方法。
第2种方法是为决策负责。
决策速度变得迟缓是因为你担心失败。但是,只要你做好负责的思想准备,应该就不会害怕失败。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你能负责地面对一切,就不会对决策产生恐惧。
有人说为了不后悔,想做出最好的决策,这种心情我也可以理解。但是,决策总伴随着后悔,决策之后的后悔只是结果论。
有两个选择,而你只是碰巧选了其中一个,后悔和满意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第3种方法是做决策时不被感情左右。
“好人”无法做出最好的决策。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体谅别人的心情,想要做出令所有人信服的决策,所以苦恼之后也拿不出明确的答案。
花费很多时间得出的结论很少会带来好的结果。
如果决策没有时间限制,你也可以坚持做“好人”。但是在分秒必争的逆境之中做决策时,你必须做好牺牲一部分人的思想准备。
紧急时刻不存在皆大欢喜的决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也许这个决策会遭人嫉恨,但是过后再看,应该会有很多人觉得“当时的判断是恰当的”。
不被周围的评价左右,做出理性的决策,才是逆境中的企业真正需要的。
在逆境中生存的公司:知道当机立断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
在逆境中消亡的公司:误以为慢慢考虑就会产生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