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讲啦!中国史:宋元篇
- 鸮胖等编著
- 1940字
- 2023-10-17 11:29:01
第一章
大宋统一天下
中原自古多纷争
晋王李克用盘踞在山西、河北一带,拥兵自重,唐亡后不承认梁国的统治地位,以唐晋王的名号与朱全忠打仗。朱全忠视李克用为死敌,只是当初无计可诱杀,因此,梁晋之战就是朱全忠立国后的头等大事。
朱全忠称帝后,立刻派兵八万攻打李克用,在潞州城下筑“夹寨”,就是在潞州城外再筑一座围城,内防突围,外防援兵。但晋昭义节度使李嗣昭在城中固守,日夜不停地出击,采用排墙填沟的方式分兵多处攻击夹寨。由于夹寨厚度不够,兵士很难进行纵深迂回,因此,朱全忠的队伍久围无功,自损兵员无数。
这是一场持久战,也是朱全忠立誓想要拿下的头等军事大计,即便久围无功也不肯罢兵。第二年,晋王李克用亡故,传位给儿子李存勖。李存勖是个会用兵的主,直接率兵从外围奔赴过来,在大雾弥漫中驰救潞州之围,一阵冷不防地急攻猛打将梁国的夹寨击溃,解了潞州之困。
此后,梁军并未撤回河南,而是往东去攻打晋王李存勖的后方地盘。双方调兵遣将,你来我往展开了拉锯战。到了战争的第五个年头,李存勖发力用兵,与梁军在柏乡会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后,梁军终于被溃败。晋军乘胜追击一百五十余里,一直打到邢州,路上顺便又把澶州、新乡等地占据。朱全忠一看大事不妙,亲自率军到洛阳设防,守卫自己的老巢。
此时,燕王刘守光见梁军落败,以为中原从此就没了王霸,立刻趁机在幽州称帝,立国号为燕。
朱全忠在与晋军大战时,身染重病不得不返回洛阳,后被他的次子朱友珪发动政变杀死。紧接着,朱全忠的第三子朱友贞发动洛阳禁军兵变,逼迫朱友珪自杀。趁着梁国屡发篡位政变的时机,晋王李存勖腾出手来回身攻打燕国,没用几个回合就灭了短命的燕国。
随后,梁晋之间连年大战,基本上都是晋军占上风。923年,刚刚称帝的李存勖挥师乘虚攻入大梁,将梁国消灭,定都洛阳,立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在梁晋大战期间,岐王李茂贞盘踞凤翔自治,保持唐朝原分封建置,虽然名义上称王,但仍用唐天佑年号,与梁军征伐不休,本就是晋王的同盟。此时,李茂贞见李存勖在洛阳建国,就前来归顺,被封为秦王。
李存勖建国后,试图重整山河,颁诏分封诸王,又出兵灭蜀,并将势力扩展到长江上游。但是,李存勖却骄淫乱政,重敛急征,导致百姓怨愤,在位三年后被乱兵杀死在洛阳城中。936年,石敬瑭勾结契丹攻入洛阳,短命的后唐就这样亡国了。
石敬瑭原是河东节度使,看到天下纷乱,也想过皇帝瘾。这本不算过分,因为处于乱世,但他不靠自己的能力在中原拼杀,却勾结外族契丹,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幽云十六州拱手献给契丹。耶律德光出兵援助石敬瑭攻入洛阳,迁都汴州,称帝,立国号晋,史称后晋。
但是,石敬瑭投靠契丹的屈辱行为,遭到了人民的唾弃,一些地方镇守大员,如成德的安重荣、河东的刘知远,都在准备择时抢夺帝位。此外,尽管石敬瑭卑屈地侍奉契丹,却时常遭到契丹的责备。他称帝七年毫无政绩,最后抑郁而死。
晋出帝石重贵继位后,却与契丹人反目成仇,要雪耻父王的屈辱。契丹主耶律德光一气之下驱兵南下攻打晋国。晋军士兵英勇作战,两次击退契丹军。石重贵委任姑父杜重威为元帅率兵抵挡契丹,谁知杜重威效法石敬瑭,暗中勾结来侵之敌,引契丹军南下进入开封,将晋出帝石重贵一举俘获,后晋就此灭亡。次年,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改国号为辽。不过辽军根本没有能力治理辖制之地,对方圆数百里地进行掠夺,导致了民众的顽强抵抗,最后被迫北返。晋节度使刘知远趁机进入大梁称帝,国号大汉,史称后汉。
948年正月,刘知远死后,二儿子刘承祐继位。大臣史弘肇、杨祐、苏逢吉、郭威专权,但四人之间又有矛盾。于是,杀来杀去,只剩下郭威一人握有重权,继而郭威起兵攻入开封,刘承祐被杀。超级短命的后汉只存在了四年就亡国了。
951年,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定都开封。周太祖郭威是邢州尧山人,出身贫寒,即位后去掉了后汉时的不少弊政,使处在战乱暴政下的民众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954年,周太祖病死。养子晋王郭荣继位,就是周世宗。周世宗本姓柴,是周太祖皇后的养子柴守礼之子,所以,历史上多称他为柴荣。

周世宗柴荣刚即位,北汉王刘旻就勾结辽国,兴兵大举南侵。周世宗亲自领兵出征高平抵御。当时北汉兵多,后周兵少,周军将士都有些畏惧。周世宗披甲骑马上阵督战,士气高昂。周军将领赵匡胤对同僚说:“皇上在这么危险的地方与我们在一起,我们怎能不拼死战斗?”周世宗率领两千人奋勇进攻,以一当百,大败北汉兵。刘旻不分昼夜仓皇逃回晋阳。高平大战,周世宗的英武果敢,为群臣所信服,因而得以施展他的政治抱负。
高平大战后,周世宗着手整顿军队,于955年冬,出兵征伐南唐。进攻南唐的战争一直持续到958年的夏天,南唐主李璟因屡战屡败,最终奉表称臣。周世宗转而挥师北上伐辽,收复北方失地。
周世宗是五代时期口碑最好的一位皇帝,他改革了不少前朝积弊,开辟了统一全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