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缔结强援

  • 继唐
  • 尚中夏
  • 2021字
  • 2024-10-16 07:48:12

平定三川后,崔康就坐镇于此,协调粮草运输。职事轻松,他还有闲情逸致布置起三川县衙的后花园。

崔康领军出征时,卢携曾给他交过底,朝廷现有仓储,能够支持他们征战三个月之久。因而他也不急于催促前线的战事,还频频传信让张承范切莫操之过急。

当他半夜被张承范亲兵叫醒并告知李孝昌已束手就擒、官军已平定叛乱诸事时,他还是懵懵懂懂,以为自己在做梦。

直到亲眼在囚车里见到曾有过一面之缘的李孝昌时,他才意识到官军一个月之内就成功平定了叛乱。

这可是天大的一桩功劳,饶是他久历宦海,都不禁欢欣鼓舞。

“速速备好马车,我这就要去洛交城犒赏三军。”崔康喜道。

仆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管家说道:“阿郎,眼下太晚了,深夜出行太不安全了。另外,张承范的亲随正在等候,他们要带着阿郎的报捷奏章一同进京。”

崔康拍拍额头,庆幸没外人看到他这得意忘形的样子。

“更衣,文房四宝伺候!”崔康道。

准备妥当后,崔康已经打好了捷报的腹稿,随即开始笔走龙蛇。

他边写边感叹道:“这秦承真是我的福星,我任同州刺史时,聘请他入幕没多久就升任了工部侍郎。此番讨贼大获成功,很有可能再往上提提。”

管家答道:“秦承的确有经纬天下的才能,但也需要阿郎这样的伯乐提拔。听说杜汝砺就和他闹得很不愉快,被他彻底架空了。”

崔康此时停了笔,自豪地欣赏着自己的墨宝,他自信能完全掌控秦承。

“地方官都巴结京官为奥援,京官也得依靠地方官实施自己的抱负。卢携十分信任淮南节度使高骈,可高骈面对黄巢叛军却屡屡避战,让卢携在尚书省灰头土脸。要是秦承还没成婚,也不是不能从族里选位娘子嫁给他,可惜了。”崔康叹道。

漫长的夜晚里,许多人的命运都随之改变。

次日,秦承被强烈的阳光照射着,他这才不得不睁开眼起床梳洗。出征以来,这还是他睡的第一个懒觉。

“郎君,崔招讨使抵达洛交城多时,让您醒来后就去找他。”秦书道。

三川城与洛交城相距约百里,这崔康怕不是天没亮就开始赶路了,看来他是真的开心。

秦承当即便去拜见崔康,他尚在门外等待通报之时,崔康竟然直接来到门外相迎。

崔康直接拉住秦承的手入内,边走边说道:“此番能成功平定李孝昌,多赖秦郎了。”

秦承自是谦虚不止,崔康更是以招讨使之尊不断多番赞美秦承。秦承自己就喜欢用赞美的言辞来笼络手下,自然不会有多激动,只是矜持地笑笑而已。

“此番事了,我能担保令尊接任鄜坊镇节度使之位。”崔康也不再画大饼,而是直接给了承诺。

秦承自然是替父亲感谢不止,鄜坊镇节度使之位他志在必得,绝不会谦让。

“日后我若在中枢有所谋划,还望秦郎能在地方上多多配合。”崔康算是提出了他的要求。

“少司空但有差遣,承必将全力以赴。”秦承肯定是先答应了再说。

两人相视一笑,算是结成了更紧密的关系。

“此番征战多日,承希望能尽早领大军回到同州,还望招讨使准许。”秦承见事已谈妥,也不再多废话了。

崔康先是一愣,倒也并不在意,神策军再不济,诛灭小股叛军还是绰绰有余。

他答道:“既如此,那我也不多留你了。日后朝廷评定功绩,我会替秦郎美言。”

秦承便告辞离去,继续对夏、银、绥三州的攻略。

铁林军昨夜入城后,为避免扰民,在空地上扎帐篷休息。醒来的百姓,看到后无不称赞。

铁林军厢指挥使以上的军官已全部在军帐,等候秦承的到来。

秦承还记得崔康赞美他的言辞,直接借来献给自家军官了,众人自然倍感鼓舞。

“我另有要事,接下来由吴宪暂代军使之职,即刻率全军返回同州。”秦承道。

这个决定迅速引起了众人惊讶,原本大家以为秦承让吴宪在军里负责参赞事宜,是对吴宪有所忌惮,不愿让他直接领兵。但现在看来,吴宪还是秦承心中当之无愧的铁林军第二人。

而铁林军上下辛苦奋战多日,好不容易得胜,自然也是希望稍作休息。但离家多日,能立即返乡,他们自然也是乐意的。

“除赵舜外,大家都回去准备吧。”秦承道。

赵舜愣在原地,还以为自己又做了什么错事呢。他为人豁达,众人一边离开还一边调笑他。

秦承等将领们都离开后便问道:“你的第一都士气如何?还能再战吗?”

赵舜悬在半空中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还当又做了什么事惹阿兄生气呢,我们铁林军第一都乃当世第一都,只要军使有命,必定能继续作战。”

秦承让李修文将他对夏、银、绥的谋划告知赵舜,赵舜目瞪口呆良久才慢慢消化了。

秦承正色道:“眼下我需要带军队前去助战,因粮草供应问题,我只能带一个都的兵力北上,你有信心吗?”

赵舜大喜道:“阿兄放心好了,等到了草原,我们第一都一定会大放异彩,绝对不会让阿兄后悔今日的决定!”

不过赵舜还是稍稍犹豫道:“我都将士多为同州本乡人,他们在黄河边上长大,倒也不怕坐船,就恐坐船太久会晕头转向,到了目的地还得恢复一段时日。”

此时帐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原来是刘仲文,他兴奋地直接进来,连通报都忘了。

“仲文不负郎君所托,已与对方确认好了。”刘仲文喜道。

秦承听完就对赵舜道:“放心好了,这次不用坐船了。”

赵舜还不明所以,但知事情紧急,先去处理第一都起营出发的相关事宜。

而此时门外亲卫却通报道:“同州李顺前来求见。”

秦承闻言不禁疑惑,他难道后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