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朱友珪是后梁太祖朱温的次子,母亲为亳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885年―888年),朱温在镇守宣武,到宋州、亳州扩大地盘时,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其母陪侍,并且怀孕。朱温离去后,其母差人告诉朱温生一男孩,朱温大喜,于是取小名遥喜,后来被朱温接到身边。开平元年(907年)四月,朱温篡位称帝,建立后梁政权,是为后梁太祖。同年五月初九日,朱友珪被封为郢王。开平四年(910年),朱温任命朱友珪为左右控鹤都指挥使。弑父篡位朱温的长子郴王朱友裕早死;次子即朱友珪;三子均王朱友贞,另有博王朱友文,本名康勤,是朱温的养子。
朱友珪长大后,狡猾多智谋。朱温的养子博王朱友文多才多艺,而且年长,朱温很喜爱他。当时朱温未立太子,心里很想立朱友文为嗣君。[3]自从正妻元贞皇后张惠过世后,朱温就开始纵情声色,荒淫无度,经常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有美色,尤其受到朱温的宠爱。朱温病久了,王氏与朱友珪妻子张氏常常侍奉。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对王氏说:“我知道我的病好不了,你去东都召朱友文来,我与他说临别的话。”朱温打算传位给朱友文,就对敬翔说:“朱友珪可以给他一郡,催他去上任。”于是任命朱友珪为莱州刺史。
朱温平时性格刚烈残暴,病中喜怒无常,当时降职的人,往往很快下诏处置,朱友珪非常害怕。当时朱友珪之妻张氏也在朱温身边服侍,得知朱温想传位给朱友文,就将此事告诉朱友珪说:“皇帝把传国宝给王氏,叫她到东京召朱友文,你要大祸临头了。”夫妇二人相对哭泣。左右的人劝朱友珪说:“事急出计谋,为何不早点想办法?”朱友珪换了衣服,秘密地到左龙虎军,与统军韩勍商议,韩勍连夜带领牙兵五百人随朱友珪混杂在控鹤卫士里进入宫中。夜里三更,斩关入万春门,至寝宫,侍奉的人都吓跑了。朱温吓得坐起大喊说:“我怀疑此贼很久了,恨没早点杀掉,逆贼忍心杀父吗?”朱友珪亲吏冯廷谔用剑刺朱温,朱温围着柱子转,剑三次击在柱上,朱温身体疲乏,扑倒床上,冯廷谔以剑刺中,穿过腹部,肠胃都流出来了。朱友珪用蚊帐被褥包裹起来放在寝室里,秘不发丧达四天之久。随后,他拿出府库钱财,大赏群臣和各军,并派丁昭浦假传诏书到东都,杀害朱友文。朱友珪又以朱温的名义假传诏书说:“朕艰难创业三十多年,为帝六年,大家努力,希望能达到小康。没料到朱友文阴谋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入宫,多亏朱友珪忠孝,领兵剿贼,保全朕体。然而病体受到震惊,危在旦夕。朱友珪清除凶逆,功劳无比,应委他主持军国大事。”然后发丧。
登基被杀乾化二年六月十六日(912年7月27日),朱友珪在朱温灵柩前即皇帝位,升任韩勍为忠武军节度使,任命其弟朱友贞为汴州留后,河中朱友谦为中书令,朱友谦不接受命令。朱友珪即位后,虽然大量赏赐将领兵卒以图收买人心,然而很多老将还是颇为不平,而朱友珪本人又荒淫无度,因此人心沸腾、民怨四起。而怀州龙骧军三千人,劫持其将刘重霸,占据怀州,声言讨贼。乾化三年(913年)正月,朱友珪在洛阳南郊祭天,改年号为凤历。
他篡位后,朱温的外甥袁象先、女婿驸马都尉赵岩、第四子均王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二月十七日晨,袁象先首先发难,率领禁军数千人杀入宫中,朱友珪与妻子张皇后跑到北墙楼下,准备爬城墙逃走未成,于是命冯廷谔将他自己以及张皇后杀死,随后冯廷谔也自杀而死。朱友贞即位,是为后梁末帝,恢复朱友文的官职和爵位,追废朱友珪为庶人。
历史评价
欧阳修等《新五代史》:“长而辩黠多智。”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朱友贞是朱温嫡子,其母张氏是朱温正妻。他容貌俊美,沉稳寡言,喜好结交儒士,唐末时被授为河南府参军。[5]开平元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史称后梁太祖。朱友贞作为皇子,被封为均王。不久,朱温在禁军中组建天兴军,充作亲信牙军,以朱友贞为左天兴军使。[6]开平四年(910年),朱友贞进位检校司空,仍任左天兴军使,并充任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7]政变称帝乾化二年(912年)六月,郢王朱友珪在西都洛阳发动政变,弑杀朱温。他矫造遗诏,命供奉官丁昭溥赶赴东京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密令朱友贞杀死博王朱友文。不久,朱友珪称帝。朱友贞被任命为检校司徒、东京留守,并代理开封府尹。当时,朱友珪通过政变弑父而登位,有亏忠孝,因而未能得到功臣宿将的拥戴。朱友贞与姐夫赵岩、表兄袁象先密谋政变,伺机推翻朱友珪。他还遣使赴魏州(治今河北大名),取得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的支持。[8]凤历元年(913年)二月,朱友贞用计策反屯驻东京的禁军龙骧军,派人到洛阳催促赵岩、袁象先起事。袁象先率禁军冲入宫城,诛杀朱友珪,控制了洛阳。赵岩则携带传国玺前往东京,请朱友贞赴洛阳即位。但朱友贞却坚持要在东京称帝。是月,朱友贞即皇帝位,追废朱友珪为庶人,并取消凤历年号,复称乾化三年。[9]当时,晋王李存勖割据河东,兼并幽州镇,并与成德镇、义武镇结成联盟,以复兴唐朝的名义共同对抗后梁。而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矜功自傲,控制所管六州财赋,还挑选数千军中悍卒组建银枪效节军,作为私人护卫部队。后梁外有强敌窥伺,内有强藩跋扈,形势非常严峻。[10][11]梁晋对峙贞明元年(915年),杨师厚病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六州分割为魏博、昭德两镇,以削弱藩镇势力,结果引发魏博兵变。变兵囚禁新任节度使,叛附晋国。李存勖乘势进占魏州,兼并魏博镇,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