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社区参与研究
- 张桂蓉
- 2038字
- 2025-02-17 03:08:48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技术路线
在整合企业社区参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社区治理与社区建设等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西方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中国情境、研究不足、理论基础和概念工具。通过访谈法收集企业社区参与典型案例,在跨案例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企业社区参与的内容、方式,结合理论研究的成果,析出企业社区参与的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建构企业社区参与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企业社区参与的基本数据,运用各种数据分析技术,提出测量企业社区参与的评估指标体系和企业社区参与实践模型。以此为基础,归纳中国情境下企业社区参与的基本模式,企业建构和谐社区关系的机制。按照以上研究思路,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下(见图1-2) 。

图1-2 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内容结构
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社区参与“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 。国内已有相关研究仅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中社区责任的内容,且基本上以三四个指标粗略反映企业履行社区责任的现状。企业社区参与的内容与形式,企业社区参与的实践机理在这一研究领域还处于黑箱的状态。研究企业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前提是厘清企业社区参与的中国情境,因此,本书从中国社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图景出发,根据企业的社区关系差异,对两组案例中六个典型的案例社区中企业的社区参与实践进行探索性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析出企业社区参与实践的假设命题,提出影响企业社区参与的因素,设计各变量的测量指标,运用Amos 20.0和SPSS 20.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企业社区参与模型和企业社区参与的基本模式,从而形成以下的分析框架和篇章布局。
第一章,导论。基于历史文献和现实情况讨论中国情境下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中国情境。运用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国内外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的不同历程,国内外企业社区参与实践的差异,理解企业社区参与的中国情境。
第三章,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工具。对国内外企业社区参与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从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演进阶段理解企业与社区的关系演变,讨论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未来企业社区参与的跨学科融合研究方向,定位本项目的研究依据;提出与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相适应的理论视角,提出本研究的概念工具。
第四章,空间分异下企业社区参与的案例探索。设计分阶段的多案例研究方法,本章是第一个阶段的案例研究。聚焦空间分异情况下,企业社区参与“何以可能”“何以可行”。选择经济发达地区三个企业社区参与项目作为研究单元,通过深度访谈、档案资料分析,运用社区发展理论、合作治理理论进行分析,发现空间分异情况下,价值认同使得企业社区参与成为可能,资源互补使得企业社区参与可行,而非营利组织、企业、受助者共同决策是合作共赢的基本方式。同时,企业社区参与均具有公益性、短期性、项目化的特点。
第五章,空间同构下企业社区参与的案例探索。本章为第二个阶段的案例研究,聚焦空间同构情况下,企业社区参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选择中部发展中地区的三个不同类型社区作为研究单元,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基层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深度访谈,结合问卷调查和档案整理方法获得案例材料,通过本组案例比较分析,析出中国社会语境下的企业社区参与测量指标,影响企业社区参与强弱的因素。通过两组案例比较,明确空间是否同构对企业社区参与程度的影响。基于制度理论分析非政府组织发育状况、执法环境、政府回应对企业社区参与程度的调节作用,以此提出中国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基本命题。
第六章,企业社区参与实践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根据案例研究和已有文献研究的成果,结合社区发展理论,参考ISO 26000中企业社区参与与社区发展主题的评估指标,设置企业社区参与的测量模型,企业社区参与实践的理论模型,以及影响企业社区参与的各种变量关系假设。
第七章,企业社区参与的测量与统计结果分析。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各种变量的测度指标;结合专家意见,设计问卷;通过预测试,对各个变量的测量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得出正式调查的问卷;对正式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数据检验、因子分析。
第八章,企业社区参与理论模型的验证与假设结果讨论。依据正式调查的数据结果,运用方差分析方法,验证企业属性对企业社区参与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验证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讨论变量间关系假设成立与否的原因,进一步修正模型;提出企业的社区参与模式和企业与社区共享共建关系的形成机制。
第九章,企业社区参与研究的结论、理论推进与实践启示。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情境下的企业社区参与的内容、方式、影响因素和参与结果;分析该项目的研究创新,展望后续研究的方向;讨论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社区参与实践的指导作用,分析促进企业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政府介入路径,提出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企业社区参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