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儿微微嘟起嘴,撒娇般地说道:“我哪有那么贪吃呀・・・・・・,只是有一点不太顺心,我不能出城去,不然真想回宗门去看看呢。”
叶青鸾眼珠一转,提议道:“那・・・・・・过几天,咱俩一起偷偷回宗门,怎么样?”
郑雪儿连忙摆手拒绝:“还是别了,我要是偷偷溜走,那些伺候我的下人可就倒霉了。”
叶青鸾嘴角上扬,打趣道:“依我看呀,你是舍不得苏师弟吧?”
郑雪儿的脸微微一红,小声说道:“可别提他了,现在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他的人影・・・・・・。”
两个女孩在一旁聊得热火朝天,龙钰轩却静静地坐在那儿,一声不吭。
“喂!你在琢磨啥呢?”叶青鸾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冷不丁地开口问道。
龙钰轩回过神来,解释道:“没什么,我只是在想,长风他到底学的是什么。上次听他说的那些,我到现在都还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这些东西,以前可从来没听说过。”
郑雪儿歪着头回忆道:“好像是关于什么物质、成份之类的。上次小苏讲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压根儿就没听懂。”
叶青鸾提议道:“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好学啦?既然想知道,咱们去打听打听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郑雪儿急忙摆手,神色认真地说道,“这些东西虽然古怪,可都是严禁外传的。虽说不是什么功法秘籍,但听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龙钰轩在心里暗自盘算起来,苏长风所学的内容,肯定和那些新武器有关,不然也不会如此保密。上次他说都是从一些古籍里学来的,那女娲说不定对这方面了解得不少・・・・・・。
叶青鸾撩了撩头发,撇了撇嘴说道:“晦涩难懂可不代表就厉害,有些文人就爱故弄玄虚。有些事儿明明简单,非要讲得一套一套的,好像别人听不懂,就显得自己学问有多高深似的。”
龙钰轩不禁笑了起来,说道:“咬文嚼字也算是一门学问,有些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文人可功不可没。”
叶青鸾不屑地哼了一声,说道:“书生嘛,就是这样,百无一用。做做文章还行,真遇到事儿,还不是得靠别人来解决。依我看,就该让他们去火云宗做几天功课,锻炼锻炼。”
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斗嘴,郑雪儿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很快,天色渐暗,傍晚时分到了。
刚用完晚饭,苏长风就来到了将军府。
龙钰轩秉持着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的原则,没有召集太多人。
在厢房里,只有乐晋、龙钰轩和苏长风三个人。
龙钰轩给三人倒上酒,笑着说道:“来得挺早啊,我还以为你得半夜才来呢。”
苏长风叹了口气,说道:“大哥,你不知道,自从我进了国学府,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了。要是半夜的话,我根本出不来。就算是现在,每次出门都有人跟着。恐怕再过些日子,想找你们喝喝酒,都成奢望了。”
乐晋皱起眉头,疑惑道:“这不合常理啊,就算在宗门,也不会因为要保密本宗功法,就限制门人的自由。”
苏长风喝了一口酒,解释道:“乐师兄有所不知,这些和宗门功法完全不一样。宗门功法普通人拿在手里,根本没用。”
龙钰轩笑着问道:“这么说,你学的这些,对普通人也有好处?”
苏长风摇了摇头,说道:“不好说,我现在接触的还只是些浅显的东西。还有些高深的书籍,上面全是看不懂的符号。要说对普通人有多大帮助,目前还谈不上。”
龙钰轩和乐晋对视了一眼,龙钰轩说道:“长风,其实我们对这些挺感兴趣的。你能不能挑些无关紧要的讲讲?放心,这周围都布置了戒备,不会有人听到。”
苏长风咧嘴一笑,说道:“大哥,瞧你说的,我还能信不过你吗?不过,我说出来,你们可不一定能听懂哦。”
乐晋说道:“虽说大道至简,但天地间的规律何其奥妙,想用言语表述清楚,恐怕不太容易。”
苏长风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其实世间万物,都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它们的特性,也是由元素决定的。”
龙钰轩和乐晋的眉头都皱了起来,这些内容他们确实听得一头雾水・・・・・・。
苏长风接着说道:“这只是个概论,我就不往深里讲了。上次我说过,推动一件物品后,要是突然停手,物品不会立刻停下,而是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因为,那件物品本身具有保持运动的状态,不过它与下面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一种‘势’,正是这种‘势’,让它最终停了下来。”
看到龙钰轩和乐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苏长风继续解释道:“打个比方,冬天结的冰,表面很滑。物体在冰面上时,产生的‘势’就很小,所以滑动的距离就更长。当然,这也和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但要是把物体放在土地上,它产生的‘势’就会很大,滑行的距离就会很短。这是因为,组成土地和冰的元素不同,它们的特性也就不一样。”
龙钰轩拍了拍额头,说道:“是我见识浅薄了,这些确实有点难以理解。”
乐晋问道:“也就是说,要是没有任何物体接触,下面也不产生‘势’,那我推动的东西就会一直动下去?”
苏长风点了点头,说道:“即便在空中,也存在一个向下的‘势’,而且空气也会与物体之间产生‘势’。所以,我们平常看不到那种不靠外力,就能一直运动下去的物体。”
龙钰轩追问道:“你说的这种向下的‘势’,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苏长风又喝了一杯酒,说道:“这个我还没法解释,后面还有很多内容没学到。只可惜,国学府戒备太森严了,不然我能带你们去看看里面的古籍。”
乐晋说道:“我听说国学府有个文部,普通人也能进去参观。”
苏长风说道:“没错,文部是国学府的一部分,里面都是些诗词文章、治国策论之类的书籍,保密性不高。我学习的地方,是国学府的理部。理部的规矩极其严苛,人数也有固定限额。据说整个理部,学生加上老师一共一千人。只有当里面有人去世了,才会招收新人进来,以维持一千人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