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奏刀有神:西部地区版画创作人才培养成果作品集
- 云南艺术学院
- 4字
- 2025-02-14 17:46:15
项目印象
“西部地区版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创作印象
李 超
中国的西部地区涵盖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十二个省区。新中国时期,西部地区的版画已经成为中国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象征着西部独有的历史文化与精神气质,还反映了西部地区参与新中国版画创作与发展的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政权与人民生活的稳定、艺术创作条件的改善和创作氛围的轻松。与新中国成立前表现“斗争、革命、生产、解放”迥异,加之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成立和全国五届版画展的举行,使西部版画的创作热情达到空前的高度。西部版画在新中国时期始终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思想为创作前提,主要以刻画新农民形象、歌颂党和人民的生活、人民当家做主人的题材为主。此外西部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也给西部版画家提供了不尽的创作灵感,涌现了以表现西部自然风光、刻画少数民族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等为主题的题材,地域风情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交融构成了新中国西部版画的诗意化语言。
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尚未形成版画群体。“版画发展初期艺术家们借鉴画像石、画像砖线刻造型技法、古代明清套色木刻技法、中国传统水墨画为版画题材选择。”(1)20世纪80年代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根植在西部的艺术家感知到时代的变化,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外来文化元素相结合。另外,西方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的传入使西部版画在版种、题材选择和内容表现上更加丰富。丹纳说:“伟大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2)西部艺术家始终探寻着西部地区的时代精神和风俗风貌在版画作品中的表现,从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版画语境。学员创作在题材和内容上主要以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为核心,有的选择自然风光,有的选择宗教信仰,吴新林的《耕耘土地》和《云贵高原》,采用绝版套色木刻的方式刻画了云贵高原独有的广博和美丽的红土地。红土地孕育着云贵高原的儿女,吴新林汲取了红土地的营养,表现了日常生活的情景。农民耕耘、傍晚牧归交汇成了一幅朴实而动人的画面。阿茹娜的黑白木刻作品《迹·一》表现出蒙古族人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作者以民族信仰为载体,探寻着蒙古族人民的生命意识。把蒙古族人民对于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的敬畏与继承呈现了出来,凸显出宗教信仰对于蒙古族人民的生存欲望的精神鼓舞作用。有的作品融合了民族传统的图样和西方的抽象表现形式,具有极强的形式感。欧阳洁是一位“胆大”的版画家,她的丝网版画《无题》系列,运用色彩的分隔和叠加的手法,制造出类似于中国传统水墨画氤氲的肌理效果,在整体图案和色彩的使用上又汲取了佛教壁画的特点。
风格是一个流派形成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版画被用于政治宣传,所以大多数作品为革命现实主义,风格较为单一。此后经过版画家们不懈的艺术探索,西部版画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西部地区版画家使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创作风格也日益多元化。此次西部地区版画家创作主要以坚守本土的地域语境和向现代艺术观念转换的两种艺术风格为主,显现出各自的艺术特色。西部地区由于交通状态、生活状态、人文环境和审美方式的不同,更喜欢把地域审美因素放在创作的首位。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交通闭塞,奇异的自然环境和多元民族特色使版画家在创作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与东部和中部的版画有很大的差别,长久以来形成了西部特有的风格。张宏伟的《被遗忘的村庄》以绝版套色木刻手法刻画了居于大山深处的一户人家。高大雄伟的自然景观与点点的房屋对比鲜明,尽显荒芜之感。除却展示了西部的自然景观,作品还揭示了西部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在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大量的农村人涌进城市打工,只有极少的人仍留在村里耕作。张宏伟深知村庄在多年后或许会完全消失,于是以版画的形式为村庄留下了痕迹。此外西部地区版画起步较晚,发展的时期,西方的艺术风格已发展成熟。“西部版画受西方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处理的手法上单纯、粗犷,在形象处理不拘泥于形态结构,而是作为一种生命意识或某种精神的符号。”(3)所以此次项目中有部分版画家选择了以西方的野兽派、印象派、立体主义等的艺术风格为方向进行创作。武新宇是一个没有拘泥于西部地域风情的版画家,他的艺术风格融入了西方的抽象主义。其丝网版作品《空祝》把一群人分割成几何形体,不同部位再组合起来,同时用条框束缚了人物,但突出表现了人物观看外界的眼睛,产生了观者与画面中的“人”相互观看的效果。武新宇画面既具有立体主义的意味又采用了中国美学的“隔”来拉开画面中人物与观者之间的距离。
西部地区所涵盖的不同省区以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作为版画创作来源,在发展地域特色的同时也为西部版画增添了色彩,这也影响着新一代的艺术家们。此次西部版画结业展览上所展示的学员作品除却原有的对传统技法的继承、对观念的创新、对新兴技术的学习,还在艺术观念上转向对本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探究。学员们不再一味追求“印法”、“刀法”和“木味”,更多的是在探寻题材和内容与自己所传达思想的关联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凸显了西部年轻版画艺术家们独特的想法和敏锐的视角。学员经过学习,在题材选择、创作思维上有很大的提升,更加重视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意识以及艺术感受力。此次学习由国内一流的版画名师亲自教授,学员们受益颇多,也为以后的版画创作道路奠定了基础。西部地区版画创作曾遭遇瓶颈,此次项目培训旨在有所突破,为今后的版画创作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此次项目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版画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员创作时的个人特点。有的学员注重表达个人的主观精神、思想情感,所以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荒诞的组合,如贺江的石版画《关于神的三种幻想》和范东明的丝网版画《孵化者》。有的学员在点、线、面构成的趣味中大胆地把象征和抽象因素结合起来,视觉冲击力强、形式感突出,如冀燕的铜版画《两个二分之一的合成》和《异位五》。另外刘建雄和张重波两位学员的黑白木刻作品《易逝的风景》、《作为语言的探索》中既具有黑白对比之美、设计与组织之美,又具有主次、强弱、虚实、节奏之美。
“集百家之长,成一家风骨”,学员们在继承前辈们创作经验与技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积累着创作经验。在不断的学习与积累的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便是自己今后的自在生长所依赖的沃土。
(1) 《论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地域版画中色彩差异性的生成》,中央美术学院,朱莉,2013,第15页。
(2) 《艺术哲学》,丹纳,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第7页。
(3) 《版画技法与创作》,梁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