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的历史(二):春秋战国
- (日)贝塚茂树编著
- 481字
- 2025-04-11 04:37:40
存亡继绝
如上所述,齐桓公就这样逐步地成就了在中原和东方的霸业。在此期间,周边的世界中,被中原诸国视为“蛮族”的国家势力逐渐向中原扩展开来,其中之一是生活在河北北部到辽西一带的山戎一族,他们南下并一直侵扰齐国。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被山戎攻入的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亲赴救援,让失去故国的燕国国君住到别的地方重新复兴国家,履行了作为盟主的义务。
还有居住在山西北部的被称为“狄”的部族也南下,于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入侵卫国,难以抵挡攻势的卫国最终弃都而逃。宋在黄河接应卫国人,让他们趁黑夜渡过黄河。幸存男女共七百三十人,加上从共、腾城邑(地方城市)调来的民众共五千人,这些人被暂时安置在曹。齐桓公让公子带三百辆车、三千名士兵戍守曹地,与此同时,他率领诸侯在楚丘(位于河南省滑县东,卫在僖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9年〕又迁到帝丘〔濮阳县〕)筑建城墙,立文公,重建了卫国。他同时还让遭受狄攻击而灭亡的邢国(周公之子被分封而建立的国家,本来在河北邢台,后来在夷仪〔山东聊城〕复兴)重新建国。
就这样,让灭亡的国家复国,进一步提高了桓公霸主的名声,这就是所谓的桓公的存亡继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