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的历史(二):春秋战国
- (日)贝塚茂树编著
- 1058字
- 2025-04-11 04:37:40
五霸的时代
过去认为,从十二列国鼎立、内战接连不断这点来看,春秋时代是一个乱世;从周王朝的立场来看,是一个国威逐渐衰退的时代。这种观点的视野有些过于狭窄。如果把视角换到整个中华民族上,这就是一个殷商灭亡后分散在中国各地的周的移民都市群,一边同化河北平原上定居的其他民族、一边开拓未开发领域的时代。
换言之,通过这些新都市国家群,扩大了中华民族的居住范围,扩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区域。这样来看的话,春秋时代就绝不是一个衰退的时代,反而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轫的时代。
春秋的特点之一是五霸(为保周王室,成为诸侯盟主的五位有权势之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还有一种说法是去掉吴王、越王,加上宋襄公、秦穆公)。在移民地城市国家群这一点上,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没什么不同,但是霸者的出现如实地反映了春秋时代的一种制约。

战国时代银镶嵌的铜壶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春秋时代,周围有很多未开化民族多次入侵中原地区,特别是北方的夷狄(根据所处的方位,周边的未开化民族分别叫作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其中的夷和狄是很强悍的游牧民族,经常入侵中原地区北部)势力壮大,从山岳地带凶猛入侵平原地区,极尽掠夺之能事。与此相对,彻底衰弱的周王朝基本没有实力率领诸侯与之对抗。所以,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平定王室内乱,齐和北方的都市国家群结盟,作为盟主击退了夷狄。继齐桓公之后做盟主的是晋文公。
另一方面,在南方,以现在的武汉地区为中心的楚国强大起来,合并了位于河南南部的弱小国家,进而又获得中原地区的大都市国家郑、蔡等国臣服,联合这些都市国家群,成为其盟主,开始向北方发展。于是南北对立开始了。春秋时代也可以认为是以齐、晋为盟主的北方中原都市国家群和拥戴楚国的南方都市国家群之间对抗的时代。
就像希腊的城邦国家一样,都市国家祭政一体的宗教性政治氛围浓厚,所以每个都市国家拥有共同的祖先,每个都市国家都是一个祭祀集团,其重要任务就是要保卫供奉祖先的宗庙。当一个都市国家向中原发展时,不能消灭其他臣服的都市国家。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受到强烈的宗教观念的支配,种族的祭祀必须由那个种族的孩子们来执行。如果那个国家灭亡了,就失去了保卫宗庙的人,据说会遭到得不到祭祀的祖神的报应。所以即便是想统治臣服的国家,也不能废止该国的宗庙,除了把祭祀委托给该国人、允许该国的继续存在,别无他法。如此这般,大的都市国家虽然想灭了他国将其并入自己国家的疆域,但因为首先就牵扯到宗教问题,所以无法完全让小国隶属于自己,最多只能发展成都市国家联盟或集合体这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