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医院名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精粹
- 陈湘君 徐振晔主编
- 2455字
- 2025-04-11 03:53:35
主编简介

陈湘君(1939—),女,出生于杭州中医世家。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一批上海市名中医,第三、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第二批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以及第二、第三批上海市西学中班指导老师,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及上海市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目前担任龙华医院终身教授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龙华医院老教授协会主任委员。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及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等职。现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迄今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60余年,在中医药辨治内科疑难杂症方面有较深造诣,尤其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辨治有较高造诣。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六年制医疗系,先在中医文献馆后转入龙华医院内科工作。1982年,与吴圣农共同创立风湿科,成为全国最早开创的中医风湿科之一,秉承其扶正治痹学术思想的优势及特色,科室年业务量在全国中医风湿界位列前三。2001年8月,陈湘君工作室成为龙华医院率全国之先成立的首批名中医工作室之一。2005年9月,陈湘君研究室入选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名师研究室。她倡导的中医临证思维培养及编写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奠定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的特色和优势。目前仍坚持每周2次门诊,日门诊量30人次,病种涉及各类风湿病及内科疑难病,患者遍及海内外,其精良的医术及高尚的医德受到病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学术上倡导扶正治痹,内外合治,气血阴阳同调,所倡扶正法为主治疗各类风湿病的学术思想已在全国中医风湿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并编入上海市中医临床诊疗规范相关文件而成为行业标准,主张临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方法相结合的双重诊治。科研方面,自1982年以来开展“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系列研究,强调扶正法在中医治疗风湿病中的运用,并以此为指导,先后中标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12项。自1993年以来,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学方面,她有40余年教龄,曾任龙华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近20年,长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及带教工作,教授、带教本科及研究生30余届。先后主编教育部七年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五年制本科教材《中医内科学》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案例版)》等主干教材,并主编了辅助教材《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及其英文版,以及《陈湘君治疗风湿病临证经验医案集要》等30余部专著,发表论文80余篇。
培养传承人情况:历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13名,全国及上海师承班及西学中班学员10名,名中医工作室传承人7名,名师研究室传承人10名,龙华医院名医师带徒3名。

徐振晔(1947—),男,上海崇明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任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顾问,龙华医院副院长,龙华医院浦东分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问。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高级荣誉会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龙华医院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崇明县首届“十佳好乡贤”。
197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1978年2月起,师从刘嘉湘,开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征程。1986—1987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肺内科随肺癌权威专家徐昌文、廖美玲进修学习。1994年3月,赴德国明斯特约翰内斯底医院进修学习1年。徐振晔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恶性肿瘤治疗与研究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主张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与辨瘤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调节阴阳平衡治疗肺癌、肝癌、乳腺癌、脑瘤等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源于现代肺癌患者年龄发病特点、临床证候的改变,以及中医五行“金水相生”、张介宾补肾学术思想,在刘嘉湘首倡“中医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治疗肺癌的精气理论,研制了益气养精、抑癌解毒的肺岩宁方,益气养精、清热化湿和中的抗瘤减毒方,益气养精、补肾生髓的双黄升白颗粒,补肾通络、化瘀止痛的骨痛灵方。并开展了相关转化研究,还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模型,针对肺癌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肺癌干细胞、细胞自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肺癌微环境、肺癌蛋白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方面,开展了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与进展。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主编《肺癌中西医综合治疗》《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常见恶性肿瘤:中医药基础研究与临床的转化》《龙华医院名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精粹》,副主编《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等。先后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金奖等13项。先后主持、指导、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药新药创新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攻关项目、创新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大创新课题,上海市启明星计划,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等50余项。获发明专利6项。指导硕士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26名,各类人才计划20余人次。
多年来,徐振晔远赴德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台湾、香港地区进行授课、讲学和交流。病患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