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识成语课堂(个人修养编)
- 李贵生 邝丽雯
- 789字
- 2021-07-02 11:09:25
大公無私
普 dà gōng wú sī

公平正直,不徇私情。

東漢馬融《忠經·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無私。」
剛正不阿、大公至正、鐵面無私
徇情枉法、徇私舞弊、假公濟私、徇私枉法

大公無私是對當官之人的基本要求,若他們徇私舞弊,社會還有正義可言嗎?

在社會不同的崗位中,你認為身居哪個崗位的人最需要大公無私?是不是身居高位的人?
中國古時的政治,一般老百姓並沒有參與的份兒,他們只能聽命於官老爺,所以他們最期望的莫過於有一個大公無私的長官為他們主持公道。當中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好官,就是有「青天大老爺」之稱的宋朝人包拯。
包拯,曾任職建昌知縣。有一天,縣裏有個無賴割了人家的牛舌,牛主來訴訟,包拯說:「你先回家殺掉那頭牛,然後賣掉牠的肉。」宋代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於是,無賴向包拯告發那個宰牛的人,包拯說:「你為甚麼割了別人的牛的舌頭、而又告人私自宰牛!」盜賊驚服。
後來,包拯累遷為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他在朝剛毅,貴戚、宦官因懼怕他清正無私皆不敢為非。舊制凡訴訟者不可直到庭下,包拯卻開府衙正門,使訴訟的人可到其面前陳述曲直,使得吏役不敢欺騙。
包拯一生性情剛直、嫉惡如仇,但行事不偏激;不與官宦勾結,平時無私人書信來往,與故人親戚隔絕,衣服、飲食不變本來面目,所以後人尊他為「包青天」。也因他大公無私,擁有一副鐵面如墨的臉孔以鎮懾佞臣,故亦有「包黑子」的稱號。傳說包拯審案不分晝夜:日審陽間,夜審陰間。並有多個審案故事傳頌後世,著名的有《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烏盆案》、《鍘包勉》、《鍘判官》等。另古代小說《七俠五義》亦以其為主人公。小說、戲劇將他形容得出神入聖,可見人民對清官的崇敬與愛戴。

行事大公無私與獻愛心有衝突嗎?

香港人說「法律不外乎人情」,這表示法官判案時除要顧及「理」,也要兼顧「情」。試翻查報章的法庭要聞,讀讀法官的判詞,你認為他們做到情理兼備了嗎?你認為這樣做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