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每逢家里住进与抗日有关的人员,辛福田总是习惯在正门外警戒。方凳上摆着茶壶,茶碗里斟满茶水,一边喝茶一边扇蒲扇,一副农村文化人悠闲自得的劲头儿,不显山不露水地观察着周围动静。他能和普通村民打成一片,但一般人又猜不透他的心思。他把书皮发毛起皱的《三国演义》放在腿上,时不时看上两眼。有时半闭着眼睛,小声吟诵黄承彦骑驴过小桥吟唱过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他关心的不是纷纷鳞甲飞的雪景,更不是感叹梅花的凋零和消瘦,最让他牵肠挂肚的是那句“改尽江山旧”,多灾多难的祖国,谁能够挽救她呢?
每逢有人过来问他看到哪一回了,他就合上书,绘声绘色地讲起某一回的精彩内容。时间长了,村里人说辛福田“《三国演义》能倒背如流”,更有甚者,说他“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辛福田听了都一笑了之。
当晚辛福田与往常一样坐在门洞外,借着月光,看到远处影影绰绰有个黑影子从街东口走来。走近一看,原来是表弟张杰。张杰是本县苏桥人,来回回营买了四只羊羔,自行车后座上每个柳条筐里装了两只。辛福田见到表弟后十分热情地让他到家里坐坐,张杰执意不去,说:“现在是三伏天,运送活羊要趁夜凉赶路。”
辛福田说:“那就喝杯茶压压汗再赶路吧!”
张杰把车子靠在北墙山上,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表哥,苏桥西边的苑口村前天出事了!”张杰迫不及待地说,“岗楼里的伪团长夜里到各村打劫,抢粮抢物不说,最可气的是他们在辛马庄劫持了两个年轻女子,带回了岗楼。两家爹妈急得要死要活,托保长做说和人也没用。两家人走投无路,就跑到岗楼前要人,结果被岗楼的卫兵打死一男一女,这事在苏桥一带嚷嚷遍了,大家想组织起来把岗楼烧掉。
“一年前,王疙瘩村大地主殷焕的儿子砸了马老三的羊肉摊,马老三提着宰牛刀要和地主家玩儿命。殷焕反咬一口,告到伪政府,伪政府以扰乱社会治安、持刀杀人未遂的罪名,把马老三抓了起来。还是你最后找到大围河杨春圃,杨春圃带着十多个人包围了地主宅院,逼得地主殷焕当天跑到政府去下跪、擩钱,马老三被无罪释放。
“现在苑口出了人命案,比那件事可大多了。你能不能再找杨春圃或县大队长储国恩想想办法。我们老百姓不能让汉奸狗日的骑着脖子拉屎! 这口气不出,人们心不平啊!”
辛福田听完表弟这番话,气愤地说道:“是啊! 是啊! 伪军仗着日本人的势力为非作歹,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得想想办法,不然就没好人的活路了。”
送走表弟,正好干一等三人的会议也结束了,辛福田一五一十地把苑口的事情向干一诉说了一遍。干一想,目前在日伪军统治下群众的疾苦太多了,但这种深仇大恨的事解决一个会带动一大片,应该是组织回民抗日武装的一个很好切入点。况且,苏桥一带也是回民聚居区,处理好这件事,可能会有敲山震虎、一举多得的效果,当然,要大胆细心,不能出差错。如果不能干脆麻利地解决问题,苑口那边还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受伤害。杨春圃的人手不够。现在的唯一办法,就是派房玉岭去,他胆大心细,又对那边的情况了如指掌。
干一安慰道:“天不早了,老辛你也休息吧! 我找房玉岭商量一下。”
房玉岭家在苏桥以北不到20 里路,对那一带的人情地貌都很熟悉。尤其是苏桥镇,是姑表亲扎堆的地方,他在参军之前,常到苏桥串亲戚,一住就是个把月,每家的孩子叫什么,家里有几口人,甚至锅台垒在哪儿他都知晓。
当干一向房玉岭布置任务时,他心领神会,只说了一句话:“你放心,我明天就起程。”
[1]冀中回建会:全称“冀中回民抗战建国联合会”。
[2]二掌教:清真寺阿訇的助手,也称二阿訇。
[3]清真寺:也称礼拜寺,是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系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 意译。中国唐宋时期称为.“堂”,元代以后称“寺”,明代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遂将“礼堂”等改称“清真寺”,沿用至今。
[4]《古兰经》: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是穆罕默德在23 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穆罕默德归真后由继承人欧斯曼莱等人收集抄录后整理为定本,共30 卷、114 章、6236 节。“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 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
[5]《圣训》:“圣训”是阿拉伯语“哈底斯”(意为语言、传述、传说)和“逊奈”(先知的行为) 的中文意译,“圣训”是伊斯兰教对穆罕默德一生言行的总称,后汇辑成书,在教义等若干方面都可说是对《古兰经》的说明。
[6]阿訇:波斯语音译,意为老师或学者,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
[7]礼邦达:每日5 时第一次礼拜的名称。“邦达”,波斯语音译,即“晨礼”。
[8]小净:伊斯兰教净礼之一。阿拉伯语“渥都”和波斯语“阿卜代斯”的意译。一般在参加宗教活动之前都要洗小净,洗法本书有介绍。
[9]海里发:阿拉伯语音译,又译作“哈里发”,原意为“代治者”、“代理人”或“继承者”,这里指清真寺学习宗教知识的学员。
[10]戴斯达尔:波斯语音译,阿訇和宗教达人戴的用白布缠绕的帽子。
[11]穆斯林:伊斯兰教信众的统称,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信仰伊斯兰教者”、“顺从者”、“和平者”,与伊斯兰是同一个词根。世界穆斯林总人数达15.7 亿人,分布在204 个国家和地区,占全世界人口的23%。
[12]主麻日:“主麻”是阿拉伯语音译,即“聚礼”。聚礼在星期五,故称作“主麻日”。
[13]乡老:专指清真寺寺坊管理机构的成员,其职责是协同开学阿訇安排寺内宗教活动和经堂学校经生的生活,经管寺产,料理寺坊事务等。其人选一般需经协商选举产生,由德高望重、热心寺坊宗教事务的人担任。也泛指寺坊穆斯林大众。
[14]《法谛哈》:是阿语音译,是《开端》第一章的意思。在礼拜、祈祷、喜庆、悼亡等各种仪式中,都是必读的、首要的一章。因为此章置于全经之首,在礼仪中总是首先朗读的这一章,故以《开端》为章名。
[15]太阳章:《古兰经》第九十一章,共15 节。本章章首以太阳起誓,所以用为章名:“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以太阳及其光辉发誓……”
[16]安拉乎艾克白灵:阿拉伯语,“真主至大”。
[17]沃尔兹:阿拉伯语音译,伊斯兰教的宣教方式。意为“劝导”、“教诲”、“讲道”。
[18]大抬杆:枪筒直径较大的火枪,一般装火药和铁丸。
[19]宵礼:每天五时礼拜的最后一次。
[20]邦克:阿拉伯语音译,伊斯兰教拜功仪礼,又称为“宣礼、唤礼”,意为“召唤”、“提醒”,是提醒和召唤穆斯林做礼拜的专用念词。五番拜、聚礼和会礼前,宣礼员在清真寺宣礼塔上用阿拉伯文诵念宣礼词,召唤穆斯林速来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