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Why问题:数据和图表的意义

许多分析师在完成数据的过滤、分析工作之后,未能充分认识到图表展现在“输出”环节的重要性。似乎事实与观点俱在,接下来只需轻点鼠标,由应用软件自动生成默认图表即可大功告成,并未认真考虑过这一点:对于相同的数据信息,不同图表的表达效果可能迥异,最终给目标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大相径庭,并且数据越复杂,反差越显著。

任何一张传递重要信息及观点的图表都值得认真追问:使用特定图形对象和视觉属性而非其他的原因为何?图表的背后有哪些关键数据信息,这些重要信息是否在当前图表中得到了清晰的表达?思考数据和图表的意义是理解图表的关键,也唯有如此,分析师才会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进而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灵感和经验。

图1-12是一个普通的柱形、线条混合图表,绘制了中央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及政府债务合计占GDP比重三个数据系列,前两个系列被处理为堆积柱形,政府债务合计比例则显示为线条。

图1-12 柱形、线条混合图表示例

图1-13将图1-12改用点和线条重新制作,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

图1-13 政府债务比例:点线图

分析图1-12和图1-13的区别需回到数据层面,图1-13中最关键的数据信息来自两个方面。首先,从整体形态上看,在样本数据所示的10年期内,中央政府债务占比趋于下降,地方政府债务占比则呈上升态势。其次,地方政府债务占比在2009年大幅跳升。在图1-12中,上述两方面信息都难以清晰展现。相比之下,在图1-13中,数据点由图表的右下区域向左上方移动,展示了上述第一个层面的数据信息。同时,数据点在2008年后呈直线上升,形成“间断点”形态,也恰如其分地传达了2009年这个特定年份的范式转变。

本例也可初步说明图表类型和数据类型之间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重要的并不是时间序列数据该用何种图表类型表达,而是制图者期望传达的数据信息重心在何处。在这个问题上,任何软件都替代不了制图者对数据的探索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