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世济民 雏凤清音:2017年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优秀论文集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育基地
- 1660字
- 2020-06-25 06:09:06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新情况,需要新思想、新理念与新战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与“7.26”等会议上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更需要立足新时代,注重继承性、发展性与创新性。2017年11月11日,由西北大学教务处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2017年全国高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暨第十六届学生学术交流会”在西北大学召开。来自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13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负责人、教师代表和学生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研究”为主题。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任保平教授主持。在会议开幕式上,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教授,西北大学党校办副主任、教务处前副处长周超,以及基地负责人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安同良教授分别致辞。郭立宏校长向参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指出西北大学历来重视“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长期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导地位,以“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注重融合、提高素质,突出创新、体现特色”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广经济学教育优秀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西北大学党校办副主任、教务处前副处长周超介绍了近年来西北大学在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基地负责人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安同良教授概述了“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发展历程与成果,以及在人才培养中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十三个“基地”进一步深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分别由辽宁大学基地教育中心主任、长江学者林木西教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安同良教授,以及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国安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田素华教授主持。13所高校“基地”负责人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经济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经济学科“基地”平台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了充分交流与深入讨论,以进一步推动“基地”建设与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
与“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同时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高校“基地”学生学术交流会,共收到13所高校“基地”推荐的30余篇优秀本科生论文,其中28篇论文分6个小组在本届学术交流会上进行了宣讲与讨论。辽宁大学周健副教授、吉林大学赵新宇教授、北京大学郝煜助理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吴垠副教授、南京大学孙宁华教授、厦门大学李嘉楠助理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冒佩华副教授、武汉大学刘峻老师、复旦大学高帆教授,以及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丰华副教授、岳利萍副教授、王聪副教授分别担任学术交流会的主持人与论文点评人。学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题丰富,研讨范围涉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自贸区建设、农村土地问题、金融市场等现实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点评老师与学生代表们对不同研究课题面对面的热烈讨论,提升了理论认识并增进了学术交流。
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与研究。从1998年教育部在全国13所高校创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以来,全国13所高校“基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导地位、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书将此次会议的优秀论文集结出版,正如本书书名“经世济民雏凤清音”所示,虽然学生的相关研究可能仍尚显稚嫩,但是体现了围绕中国问题刻苦钻研的研究精神。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