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针刀医学治疗学(第2版)
- 任月林 任旭飞
- 1596字
- 2025-02-21 16:31:28
第二节 实验室检查
疼痛涉及到骨伤、软组织损伤、风湿、类风湿、神经肌肉等方面,有十病九痛之说。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而化验检查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诊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指标。
■血、尿常规: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以确定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同时作为鉴别诊断时的参考指标。
■血沉:将其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起来分析能对机体炎症、病变有无活动及疗效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
□生理性增快:
剧烈活动后。
月经期。
妊娠3个月以上直到分娩后3周。
高龄老人。
□病理性增快:
急性炎症2~3天后血沉增快。
风湿性疾病在发病时血沉明显增快,病情好转时逐渐减慢。
□临床观察一般在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或控制后,血沉可维持在一定水平上持续至1~3个月。
□临床经验提示:笔者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多为气血亏虚)应用中药治疗,血沉可很快降至正常。
□骨关节结核活动期血沉增高。
□病情控制后,血沉逐渐恢复正常。
□骨折或大面积创伤、开放手术、针刀闭合术后可导致血沉增快。
□针刀术后在原增高的基础上不下降。
□一般无合并症者2~4周恢复正常。
□骨肿瘤时,血沉可稍快。
■碱性磷酸酶检查
□生理性增高,妊娠3个月后至产后1个月。
□病理性增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肉瘤、骨转移瘤、骨化性肌炎、畸形性骨炎、骨折后恢复期、肝癌和阻塞性黄疸。
■人组织相容性抗原B27(HLA-B27)检查
□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检查指标之一,其阳性率可达90%~100%,有很强的相关性。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风疹性关节炎、牛皮癣性关节炎等疾病亦可出现阳性,但阳性率不如强直性脊柱炎高。
■类风湿因子检查
□正常为阴性(乳凝胶集试验滴度≤1∶20)。
□约70%~85%的RA病人RF为阳性,高滴度提示病情较重。
□RF检查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化验检查。正常人有1%~2%RF阳性。老年人有5%阳性。化验结果阳性还可见于: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全身性硬化、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是症状、体征、结合化验、X线片、关节液检查。
■抗链球菌素“O”检查
□由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群中也有一定量的ASO,但一般在400以下。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周后,ASO即可开始上升,4~6周内达高峰,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的ASO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所以一次测定的结果偏高,并不一定是近期感染,应多查几次,观察ASO的动态变化,还要和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如血沉、白细胞计数等相结合作全面分析。
□有些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明显,但是ASO却一直没有增高,原因有:
□溶血性链球菌不产生或产生链球菌溶血素“O”很少;
□早期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或激素。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高胆固醇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亦可升高。
■C-反应蛋白(CRP)检查:
□是血清中与风湿性疾病最为相关的一种急性反应物质。正常人一般低于10mg/L。
□在发生炎症或组织坏死时,血清CRP浓度迅速上升。急性风湿热及RA活动期血清CRP升高明显。CRP比ESR敏感性高,而且结果不易受贫血、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影响,因而反映炎症症状更为准确,但无特异性。
■关节滑液;
□正常的关节滑液是清澈透明的淡黄色液体,非炎性为草黄或黄色。
□炎性的为黄色或白色。
□化脓性的为白色。
□ 正常滑液白细胞数小于200×106/L;
□ 非炎症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创伤时白细胞数在(1~2)×109/L;
□而炎症性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白细胞计数常在(12~50)×109/L。
□ 化脓性关节炎白细胞计数可达100×109/L以上。
□非炎症性滑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在25%以下,典型感染时常在95%以上。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新鲜血液涂片中有时会发现狼疮细胞,痛风性关节炎的滑液在偏光显微镜下可发现尿酸盐结晶。
□滑液非常浑浊或临床上怀疑有化脓性关节炎的可能时,要做滑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合理用药。
□化脓性关节炎的滑液,常规做葡萄糖和乳酸检查。重度炎症时,葡萄糖含量较低,而乳酸含量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