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天精通素描:基础入门
- 零点画室
- 1951字
- 2025-02-17 14:16:45
1.4 素描的透视
素描当中的透视,就是把看到的物体,将它的颜色和质量忽略掉,只抓住它的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空的,只看它的骨架结构。绘画以透视为基础,画素描先要画造型,再画明暗,因此造型至关重要。而造型的好坏,又取决于透视是否准确。如果没有透视,那么所画物体就会缺少立体感。
1.4.1 透视现象
当我们站在街上,向街道一方的尽头望去时,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街道向远方延伸的同时,街面也在由宽变窄,越往远方,两条街边所构成的街面越窄,以至两条街边线交汇在远方。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也逐渐变得低矮,树木之间的距离也由长变短,最后树木随同街道也汇聚在了远方。
另外在许多电影或者电视上出现过这样的镜头:一个人在铁轨的中间向前方走去,镜头摇向铁轨的前方,两条笔直的铁轨由宽变窄,一直延伸,在远方交汇成一点。
这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眼睛所观察到的景象就是这样,这就是透视现象。在学习素描时,要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透视现象,并用心观察和研究这些透视的原理。

1.4.2 素描中定义的透视
我们看到的自然界的物象呈现近大远小的空间现象,就是透视现象。用科学的原理和素描的方法把透视现象准确地表现在画面上,使其形象、位置、空间与实景感觉相同,这就是素描透视。在素描中,透视的运用是在画面上确定物体的深度,即物体及其各部分的形在画面中的空间位置,是绘画中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创造空间效果的基本因素。因此,透视法则是写实造型的重要依据,掌握透视基本原则是准确观察,真实描绘物象空间关系的基础。
1.4.3 素描中的透视分类
素描中透视的种类有三种:平行透视、散点透视、成角透视。
1.平行透视
一个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就是平行透视。由于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而这个消失点又是视平线上的心点,因此素描中的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的特点:
(1)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2)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可看见一个面,最多可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这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两组各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不消失,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这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消失点在视平线上,凡是物体居于视平线上方的任何一点,消失点的位置都要比人的眼睛观看的位置高,反之比眼睛低。如下图所示的水平粗线即为视平线。

作品欣赏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画面属于典型的平行透视关系,其心点就在画幅中基督所在的位置上。基督周围的屋顶、侧墙、窗户所形成的一组直线直指心点。这便诱导观者集中视线,从而突出了中心人物。餐桌长长的水平线贯穿左右,形成了一种庄重、威严的形象刻画,使观者有如身临其境。
2.成角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视点对立方体进行平行运动观察时,在60°视域中,当立方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面平行,且有一条与基面垂直的边棱距离画面最近时,立方体就和视点、画面构成成角透视关系,即成角透视。由于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因此成角透视又被称为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的特点:

(1)立方体的边棱呈现两种状态:与基面垂直的边棱、与画面成角度的成角边棱。
(2)透视图中的两个消失点都在视平线上,视平线以上的成角边线向下消失,视平线以下的成角边线向上消失。
(3)成角透视能很好的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在同一透视图中,由于立方体与画面所成角度不同,因此决定了成角透视的消失点在视平线上的位置是可以移动的。在视点、心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观看两个不同角度的立方体可以形成两对消失点。
在同一立方体中,左右两组成角边线会形成的两个消失点,分别处在心点两侧。它们的位置变化具体如下。
(1)当立方体成角边与画面成45°角时,两个消失点就在左右两距点上。
(2)当立方体成角边与画面成非45°角时,一个消失点处在同侧的距点之内,另一个消失点则处在同侧距点之外。
由于立方体的各个面都含有成角边,所以立方体的各个面都会产生变形。
作品欣赏

3.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法要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
西洋画一般采用“焦点透视”。它就像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把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地拍摄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所以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能被摄入了。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的观察点既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到自己的画面上来。因而中国画的这种散点透视法,也被叫作多点透视。

作品欣赏

清明上河图之所以能够表现“一望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