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分析
- 李付俊
- 1296字
- 2025-02-19 16:07:17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技术路线与逻辑关系
如上所述,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带来的就业效应,因此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内涵、区域产业转移对就业影响的一般理论机制、区域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在对就业总量、就业结构、劳动力就业技能的影响方面的实证验证以及根据就业效应结果提出的对策建议。
图1-5 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5所示。其中从技术路线中可以看出,本书的基本逻辑关系是以理论分析为主,以用数据经验进行实证验证为辅。理论分析主要是厘清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模式,以产业转移发生机制和主要模式为基础,通过经济学模型、理论推导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在理论上是如何影响就业的,包括其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在对理论进行实证分析时,主要通过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产生的就业效应进行实际验证,分析目前我国产业转移产生的就业效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影响程度如何,判断未来我国产业转移在就业总量、就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就业技能方面影响的趋势。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图1-5的技术路线和逻辑关系,本书主要从以下六章展开研究。
第一章,引言。本章从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性努力等方面对本书的研究框架以及研究过程进行整体描述和解释。
第二章,理论回顾及文献述评。本章主要对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与就业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与述评,同时对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中关于产业转移、就业的理论基础和框架进行梳理,从不同角度对目前以及未来关于产业转移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研究的内容和已有成果进行评析,找出研究空白和本书的研究重点。
第三章,区域产业转移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机制。本章主要探讨区域产业转移本身以及其对就业影响的具体机制,以理论模型分析为主。综合分析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机制以及主要模式。客观分析产业转移的经济学原因,包括市场性原因、环境性原因以及政策性原因,推导出产业转移的具体模式。由于产业转移模式不同,其对劳动力市场就业产生的影响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区域产业转移影响就业的理论路径是本章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章,区域产业转移就业效应的实证检验。本章内容主要是对上述理论分析的实证验证。本章主要通过选取我国2001~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例、城镇就业人员数、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就业人员数分别作为产业转移、就业总量、就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就业技能的衡量指标,建立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进行定量衡量,并且进行显著性检验,目的是通过实证验证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就业总量、就业结构以及劳动力就业技能是否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并分析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
第五章,基于区域产业转移对就业影响的政策建议。在本书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别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四个层面提出产业转移中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结论与研究展望。对全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归纳研究中的不足,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