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月
- 王石管理日志(全新修订版)
- 陆新之
- 5526字
- 2015-01-29 16:10:08
1月1日创业阶段难免拳打脚踢
我觉得企业家走向成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创业。在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就是拳打脚踢的故事。
——2006年来王石多次在不同院校就“企业社会责任”主题发表的演讲背景分析
创业是一个在当下中国令人容易热血沸腾的社会流行词。特别是随着GDP的增长,中国社会掀起了创业的热潮,事实上,创业的机会和动力都在增加。但是,创业显然不是一个只有鲜花和掌声的过程。
时下内地的创业环境,某种意义上,不比王石创业的20世纪80年代初要好。
有创业者表示,严格的登记制度、烦琐的审批程序、沉重的税费负担,加之各种创业服务的缺失,让很多创业者不堪重负。另外,国内中小企业创业准入门槛比较高,在缴纳了税费之后,一些中小企业不但难以得到相应服务,往往还会遭遇意料之外的成本和障碍。
当我们想到王石当年下海创业,在蛇口码头亲自和劳工一起扛几十公斤的饲料包的时候,对于他今天登山下海的丰盛人生,会有更多感慨。
行动指南
所有伟大的商业行动,都离不开创业的起步。而所有的创业者,都要做好摸爬滚打、含辛茹苦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1月2日创业家必须补上管理这一环
企业家走向成熟的第二个阶段就是管理成熟阶段。比如说现在谈到万科,很难再谈到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更多的显然和商学院MBA的课程有关系,就是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风格、行业选择以及你怎样树立品牌形象,等等。万科20年的第一个10年是一个创业的过程,第二个10年是从创业走向管理的过程。
——2006年来王石多次在不同院校就“企业社会责任”主题发表的演讲
背景分析
创业难,守业更难。虽然创业的成功率不高,但是少数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还需要面对企业发展新阶段的新挑战。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经委组织和成立了多个合作培训中心,又支持各省区市成立了一批面向在职干部的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或培训中心,开始了大规模、多角度地引进、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管理干部。同时,我国的一些大学纷纷成立了管理学院或管理系,大量的西方管理学著作也被翻译过来,企业开始结合我国实际,推广现代管理的一些方法。比如宝钢,在创建之初引进设备时,就同时引进先进管理经验,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企业实际的现代企业管理的路子。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最先进的管理理论、国际通行的管理规则以及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得以全方位地引进、推广和实践。
而万科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追求、全面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品牌建设方面的积累,也是它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
行动指南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企业家创业成功之后,必须要补上企业管理这关键一课,才能够使得自己和企业都成熟起来。
1月3日创业者应该全力以赴
(创业那时候)给自己留了后路相当于是劝自己不要全力以赴。
——1998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背景分析
王石曾经很感慨,到了深圳,感觉自己好像到了老家一样。他的性格和深圳几乎一拍即合,那种无数的可能性,那种一定要成功的虎虎生气,那种对新兴事物的“贪婪”,都让王石在深圳这片土地上感到实在是舒筋松骨。但是,那个时候,他也意识到,如果创业不成功,或者深圳特区的政策有变,他将回不到以前的生活环境了。因为环境已经变了,窗户已经打开了,再回到封闭的屋子是不可能的。他也不习惯给自己留后路。
中国俗语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虽然创业者不一定都那么悲壮,但对于当时创业肇始的王石,的确需要这样一种破釜沉舟的英勇气概。
行动指南
创业的时候需要义无反顾,哪怕成功概率未必很高,创业者也要有全力以赴的决心和行动。
1月4日企业家不需要有偶像,但需要有经历
与其说是哪个人影响了我,还不如说是哪一段经历影响了我。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一是当兵的经历,二是上大学时的自学。
——1994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谁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这种甜腻腻的问题,王石一向不喜欢回答。他一直认为,生长在他这个年代的人,受到的是理想主义的熏陶,所以,他没有偶像;而他5年汽车兵经历和在兰州铁道工程学院的学习,使得他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也有了极为坚强的心理素质。
在王石年轻的时候,能去当兵是一件很光荣的事,王石当时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但是到了部队以后,他发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可能不太适合当兵,因为他喜欢独立自主地思考,但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
所以在当了5年汽车兵之后,王石就离开了部队。
这一段经历在当时肯定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因为有在部队艰苦生活的锤炼,后来创业时,常人看来要吃的那些苦在王石看来什么都不是。
例如,初到深圳创业的时候,王石几乎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
“一次有个朋友来找我出去办点事儿。我问他,你吃饭了没有。他说吃过了。我说我还没有吃。他说要不要出去吃一点儿。我说很简单,然后当着他的面,撕开一袋方便面,干吃了。那时一块面包当一顿午餐在我看来很正常,领着民工扛150斤一袋的饲料,也很正常。绝对不会觉得苦。”
王石自己总结,给他留下深刻影响的还有部队的集体生活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行动指南
办企业的人,不需要盲目模仿哪个偶像,但需要有让自己受到磨炼的阅历,太顺利的环境不利于企业家心智的成熟。
1月7日办企业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春种秋收
我的朋友都说我傻,放着眼前赚钱的买卖不做,去做一件看不到结果的事情,但事实证明我是对的。这就是我说的那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不是很急功近利,一定要春种秋收。但我确实是属于那种目标设定得比较清楚的人。
——1994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1983年王石到深圳时已经33岁,但一切都是从头做起,货场搬运、鸡饲料推销,还兼司机、出纳,是个典型的小人物。这么多年过去了,万科做大了,王石也成为所谓的公众人物,但他骨子里更喜欢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生活,他愿意保持已经形成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他不认为自己是个大人物。
从1984年放弃饲料生意组建万科至今,公司出名了,公司的创建者也出了名,风光的一面百分之百地被外界传诵,但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切肤之痛只有自己知道。这些都是王石的真实感受。
行动指南
办企业要有选择,只有放弃一些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利的生意,集中精力在能够持久发展的业务之上,最后才能成就大业。1月8日喜欢钱,但要与钱保持距离
我当然喜欢钱,但是,赚钱有赚钱的方式。尤其是我选择了职业经理人之路,就不能只想着钱。
——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2008年8月,万科发布了实施2006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5500万股激励股票将过户给万科的200多人。这次股权激励一次造就了几十位千万富翁,200来位百万富翁。据估算,董事会主席王石获得的股票数量为5227065股,按当时市值折合约3600万元人民币。
王石不是富豪,却也从来不是一个缺钱的人。因为不缺,他对金钱从来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王石出生在一个高级干部家庭,虽然兄弟姐妹甚多,但在那个物质不丰富、需求不多、贫富差距不大的年代,王石一家的生活即使不富裕,却也从来没有贫困的日子;到了部队,和金钱隔得更远了。所以王石从小就没有金钱概念,他的生活里,没有金钱带来的烦恼或快乐,他的理想、目标也都与金钱没有什么瓜葛。在去深圳时,王石的存款数基本上是零,但也没有任何生活之虞。虽然不是每一个出身殷实人家的人都能够对金钱保持足够的距离,但王石是这样一个正面例子。
行动指南
企业家应该喜欢金钱,也应该有赚大钱的能力。但是同时,还得与金钱保持距离,对金钱有一种健康的态度。
1月9日不收回扣
深圳初建特区的时候,很快就形成了权钱挂帅、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的风气,而我不能为了赚钱、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丧失人格。因而,不仅自己不能行贿,也不要受贿。做商业我有自己的底线,在那时候我作为商人,首先要求自己的就是不要回扣。
——1994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1983年的深圳,有两家海外投资的大饲料厂,年产量均在20万吨以上。其生产原料玉米主要是从美国、泰国等地进口,也有部分中国北方玉米通过香港中转再进入深圳。饲料生产厂家也知道如果直接从内地组织货源,就能降低进货成本,但苦于对内地人生地不熟,没有渠道。北方成千上万吨的玉米要运到深圳,就必须通过海运,解决船只从北方港口到深圳港口的停靠问题是关键。
王石看到了这个生意机会,然后把握住,首先是联系刚开港的深圳赤湾港,解决了万吨船停靠问题,接着在广州海运局租到了万吨船,生意很顺利地做成了。到年底,通过王石这个渠道转卖到两家饲料厂的玉米有3万多吨。到了第二年5月,其中一家饲料厂的采购部门负责人就兴冲冲地来找王石,大大咧咧地说:“你有一笔钱在我这里!”
这下子,即使是一贯精明的王石也感到很奇怪:“我怎么会有钱在你那儿?”
对方解释说:“你提供了新的供货渠道,使饲料厂降低了成本,获得了新的生意机会,按行业惯例,回扣5‰。之前担心你不接受,有误会,所以等生意全部做完之后,才谈这件事。一共二十几万港币,是存在香港,还是汇到哪里,你说句话就行了。”
王石当下表态不要。对方为难了,说:“这笔钱公司已经打入成本,做了账,你不要,公司就有偷税的嫌疑。”对方的理由听起来很充分,于是王石想了个变通办法,建议给他的上级主管公司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买两部车。对方面带难色,说:“钱是给你的,跟公司没什么关系,公司该赚的已经赚了。再说给我供货的还有五六家公司,他们知道了,都要求我送车,我送不送?”王石反问:“你不是说这钱是我的吗?那我说就这么办了。”
结果对方买了两辆面包车,还有余钱又捎带了两辆摩托车,送给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很多年之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都还不知道客户送这些车的原因。
行动指南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功的企业家,能够克制自己,抵制不道德的商业潜规则。1月10日企业家不应该是暴发户
(1988年万科股改的时候)选择没有要白分的股份和我的价值取向有关系,我不愿意是暴发户的形象。不是我不爱钱,我只是不愿意成为暴发户。
——1994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万科在1984年创建的时候,政府没投一分钱,万科也没让政府担保过一分钱,每年还上缴利润。1988年,核算已经有4年历史的万科公司的资产构成比例的时候,一度有代表官方的人士建议是三七开,国家三成,企业七成。但是万科人思想上比较慎重,总觉得还是应该国家股份多占一些比例。所以实际落实的方案是根据深圳市体改办的决定:60%归国家所有,40%归职工所有,这大约有五六百万元的资产。
这些职工股虽说不能全部都归王石个人所有,但可以分,应该说,作为创办人,王石可以分到其中的10%~15%,其至20%也完全说得过去,但是当时王石一股都没有要。
王石的志愿就是不当企业的所有者,而是当企业的管理者。他觉得当时中国缺少职业经理人阶层,很多年轻人想当老板,既当所有者又当管理者。而他只想当后者。
行动指南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突然到来的机会,企业家应该能够分清楚轻重,不能为了一大笔钱而成为暴发户,影响自己的职业生涯。1月11日注意表达的时机与调性
2008年,我意识到网络媒体的特点——澎湃而来,滔滔而去。你还在乎,可他说我都忘了,你还在计较呢。你不能率性而说,你要从公司角度考虑这样说合适不合适,在这个时间点说合适不合适,不是说我知道不对装着没看见,因为交流就是要表达。
——2013年,王石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说
背景分析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王石的几句话——“200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引发了网民一片声讨,险些导致他引咎辞职,同时也给万科股东和管理者造成了巨大压力。
经历了2008年的“捐款门”,王石亲身体验了什么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从那之后,王石一度约束自己,淡出媒体,不接受采访。王石曾一度不敢提及“捐款门”事件,直到一年多以后才重回媒体视线中,但是他的言语显然谨慎内敛了许多。王石后来说,他说的话没有错,错的是说话的时机,在举国悲痛的时候,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表态不应对公司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而应该积极带头承担责任。
行动指南
说什么固然重要,但是怎么说、什么时候说同样重要。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1月14日欢迎网友恶搞
“80后”觉得好玩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万科也觉得很开心。
我曾想请这些网络恶搞高手一起吃饭,不过我的邀请并没有得到回应,估计这些“80后”又玩别的好玩的去了。
——2007年11月,王石在公众场合向听众解释了万科新Logo被网友恶搞的来龙去脉
背景分析
2007年10月29日开始,曾经伴随万科地产19年发展的企业标识大变革,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4个红色“V”组合而成的新标识。但没料到,没过几天,各种版本的“万科标识”即在网络上漫天飞,4个红色的“V”组合被网友PS成“弹弓”、“麻将”、时代华纳爱吃胡萝卜的“兔子”、“埃菲尔铁塔”、“万科人民银行”、“耐克”,等等。
王石说,符号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窗花,旨在希望住宅建设靠近中国的传统。在网络时代,这个标志之所以迅速被大众所认可接受,是因为除了被人恶搞之外,它有着自己的企业内涵。
行动指南
在网络年代,企业家必须要跟上形势,对于各种出乎意料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人群的动作要有应对能力。
1月15日涮老总的企业文化
平时我这个人比较硬,同事们一年到头,可能有时候总会受点气。借公司联欢的机会,让大家一起玩玩,消消气,多好。
——1994年,王石在接受本书作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