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浑和与文体演进在线阅读
会员

文体浑和与文体演进

王章才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2.3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9:41:4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趋繁荣,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情况的研究尚较薄弱。文体发展演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研究角度也有多种。概要说,不外乎内因论和外因论二途。本书属于前者。其主要内容有:(1)吸收学界文体内涵论研究成果,界定“文体”内涵。(2)分析文体发展演变论研究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中国古代文体之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原因,以图纠补。(3)提出并论证单纯文体、复合文体与大成文体等概念,尤其探讨了大成文体的内涵及文体学意义,并由此宏观地勾勒了文体发展演变之轮廓。(4)首次探讨了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方式、文体剧变的促发因素等问题,并对“以文为诗”“以诗为文”等作出新的阐述。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对比语言学、语料库翻译学及译者风格研究理论等为基础,采用实证方法对莎士比亚的四部戏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粱实秋和朱生豪汉译本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和定性对比研究。研究视角包括词汇密度、句长、特色词、高频词等词汇特征以及“被”字句、“是……的”结构等句式、文化意象等。研究充实了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文本特征和译者作风格描写范式,证明了两位译者的现有风格定论,深
    张威文学13.4万字
  • 会员
    本书按时间顺序呈现了《西游记》英文翻译的发展情况,讲述了英文译作经由片段译文、单行本,再到英文全译本的发展轨迹,针对韦利、余国藩和詹纳尔三个译本,从跨语际、跨文化角度做出重点分析。同时,针对英语世界的《西游记》研究情况,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阐述了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后从儿童文学改编和影视作品改编两个方面论及《西游记》在英语世界的改编。
    杜萍文学21.5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于史料研究与文本细读,运用比较文学和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以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人的交往、谷崎润一郎在中国现代文坛的译介、谷崎润一郎与创造社、谷崎润一郎与狮吼社以及谷崎润一郎与南国社五个方面,对研究对象展开了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并将其放置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特定的接受语境之下探究此种关系的形成、发展与具体表现形态,考察中国现代作家对谷崎
    张能泉文学2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从文体学视角出发研究屈原辞。作者先从文章体类角度将屈原辞分作诗体、赋体两类,每一类又依具体文本体征进行再分辨。再分辨时,根据先秦文体生成特点,着重从文体生成的文化依据、文本的艺术构思等视角立论,得出了一些新认识。
    张世磊文学16.7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民族意识视角切入,以1931年至1945年间沦陷时期文学为研究对象,从作家作品、文学期刊、集体记忆、文学思潮、叙事症候等方面探析沦陷区文学中民族意识的表现形态及其意蕴。本书大量使用第一手史料,较为系统地从民族意识视角对沦陷区文学进行整体研究,较为深入地揭示出特殊语境中民族意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塑性,并展现出沦陷区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结果充分证明民族意识是沦陷区文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思想资
    冯昊文学20.7万字
  • 会员
    本书为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2017、2018年年会论文成果,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社团拨款资助。《中华文学史料》已经陆续出版了四辑,以往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即将出版的《中华文学史料》第五辑,出现一大变化,就是除了传统的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又增加了海外华文、民族文学史料的研究论文。本辑结合2017年、2018年两次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年会的近百篇论文,根据参会作者的
    刘跃进主编文学24.8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国内外学术界新近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结合当代心理创伤理论,运用心理分析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辅以传记研究法,对伍尔夫作品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解读。本书的研究不只是关注到了精神创伤对伍尔夫创作的影响,更致力于探讨伍尔夫如何在写作中述说创伤、超越创伤以寻求疗治创伤、走出创伤的心路历程,而这正是伍尔夫创伤书写之关键所在。本书认为,伍尔夫的创伤书写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不仅准确传达了个体创伤经验
    朱艳阳文学20.8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江西本土文化的特色,着眼于陶瓷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分析提炼,把脉红土地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应江西作家的创作事实,结合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分析,勾勒出新世纪江西文学的创作概貌。研究方法上,本书注重宏观把握和微观切入相结合,既有21世纪以来江西文学创作的宏观把握,对乡土文学、城市书写、脱贫攻坚等文学命题进行全面的扫描与综合考察,从整体上把握江西21世纪文学的创作得失,又有单个作家、作
    江腊生文学21.9万字
  • 会员
    明清江西人读“四书五经”很用功,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并不高,甚至思想有点迂腐。明代江西诗学和文论的曙光是阳明心学带来的。汤显祖的“重情”文学思想,就与阳明心学关系密切。清代的江西诗学,讲究诗歌的字法、句法、篇法。文字狱对江西文人有一定影响,如南康人谢启昆,任职期间因查办文字狱不力,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和治学路向。进入晚清,忧患意识是近代文学批评的主旋律,文廷式、魏元旷等的忧时伤乱之作,就是这一时代
    吴中胜文学27.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