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7 17:50:24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以空间伦理的重构为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的一般规定性进行了哲学阐释,指出空间伦理即人类在空间实践中以善的价值为核心并形成的规范性关系秩序。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空间伦理生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以空间存在与空间伦理的辩证关系为依据,进一步考察了空间伦理的具体实践形态,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的身体空间伦理、中观层面的城市空间伦理和宏观层面的全球空间伦理。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空间伦理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因素紧密相关,它是以现实性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当今世界,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面临的空间伦理的困境已经有了新的形态,个体身体从劳动的身体转变为消费符号的身体,固化的城市社会阶级关系转变为流动的陌生人社会关系,全球空间从资本主导走向了多元因素并存的现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空间伦理有了新的问题,需要重新思考与实践探索。身体伦理、城市伦理和全球伦理都是空间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朝向了空间善治目标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在人民民生、城乡关系和全球合作方面正践行着空间伦理精神,实施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住有所居的空间政策;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化空间新格局;推进着共商共建共享为伦理原则的一带一路的空间倡议。这印证了空间伦理研究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死亡之思的缘起、死亡之思的表达、死亡镜像与生命之美、死亡真相与理性认识、死亡信仰与终极祈愿、向死而善的逻辑、向死而善的理念及启示等方面,探讨了“向死而善”在“死亡之思”中的伦理学意义及其在生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哲学20.3万字
- 会员本书以“孝道思想”为研究核心,将众多宋代巴蜀名儒、家族集中进行考察,从各种历史文献中挖掘宋代巴蜀孝道思想相关内容,以探求宋代巴蜀思想文化中的德孝特征和宋代巴蜀孝道思想的个体特征,进一步丰富巴蜀文化的深刻内涵。哲学18.8万字
- 会员关于爱和生命意义的议题,经常沦为心灵鸡汤类书籍的消费对象,本书试图对其进行严肃的哲学探究。基于对当代分析伦理学相关研究的批评和发展,本书提出一种“爱的共情”的爱的理论,并论证爱的价值构成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希望本书在推进相关研究的同时,为当代人思考对自身实践生活至关重要的价值,提供一些助益。哲学12.5万字
- 会员本书使用国别调查数据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中国人与东南亚国家华人、东南亚国家华人与当地主要族群之间的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分析,内容涉及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以及开放社会心态。除多重比较之外,本书也对影响不同类型价值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影响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总结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书提出共享价值观形成的3个机制,即价值观扩散、价值观同化和受共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华人主要通过价哲学1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