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翻译传播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阿诗玛》翻译传播研究

黄琼英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出版27.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5 19:21:09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的翻译传播以及在传播中最具代表性加影响力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类型、翻译文本的谱系关系、翻译传播线路、翻译传播文化场域各权力因素与其经典身份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策略加翻译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阿诗玛》的翻译过程也就是其动态经典化的过程,《阿诗玛》的翻译过程构筑了其传播世界,《阿诗玛》的翻译与传播见证的是对他者解读和转移的多层效果构成的复杂网络。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黄琼英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遴选了西方传播研究领域的35部经典著作,涵盖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英美文化研究等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导读的方式让读者全面感受传播理论开放的知识图谱。
    胡翼青主编社科32.4万字
  • 会员
    北京,既是曾经的古都,又是现代的首都。“千年古韵”与“创新发展”两种属性的碰撞交融最终凝聚成为“四个中心”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北京城市形象的建设与传播则是实现这一定位和建设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本书从媒介研究、传播研究和受众研究三个角度入手,对北京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李星儒主编社科14.3万字
  • 会员
    本书共收录16篇文章,分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索、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平台社会与认同传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平等、传播思想与价值观转向、生命传播与虚实共生等部分,旨在从真实、创造与传播等关键词出发,以跨学科的方式直面个体、组织与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社科17.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导读的形式“重访”了西方新闻学领域的20余部经典著作,呈现了西方新闻学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每篇导读兼具“解读”与“评析”,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并做到触类旁通,探索新的理论资源和分析视角,带来新的研究想象力。
    白红义主编社科24.4万字
  • 会员
    本书选择了74位在西方传播学术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欧美学者,从学术生平、主要理论(方法)贡献、对传播学学科建制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胡翼青主编 杨馨 李耘耕副主编社科32.8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宽广的传播社会学角度,深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如何在社会边缘与人际网络、组织系统、传统媒介以及新媒体互动,从而建构、更新并维系他们的“意义之网”——包括身份认同、对城市的想象、人生和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就业资本等等,乃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消费形态和闲暇活动。作者的研究扎根于中国的本土社会实践,在长三角八个城市做了500个个案的访问和观察,在繁复的故事中抽丝剥茧,提出概括性的理论洞见。
    郑欣等社科35.6万字
  • 会员
    本书汇集了媒介环境学、媒介化社会理论、媒介技术哲学、媒介地理学和媒介考古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尝试通过名著导读的方式,从历史、结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勾勒当代媒介学的知识地图。
    胡翼青主编社科21.4万字
  • 会员
    建设性新闻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立足于公共生活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较之于传统新闻学,建设性新闻强调的是从关注现象,到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告知信息,到参与对话、推动社会发展,赋予新闻信息以社会意义和公共价值,从而提升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书精选了当前欧美建设性新闻发展中的数十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希望为中国的建设性新闻发展提供思考,进而产生共振、形成互鉴。
    殷乐 唐绪军编著社科17.8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多维驱动模型,研究了信息化进程中如何推进信息共享的问题,提出:一要构建有效的制度机制,运用制度工具引导社会的信息共享;二要设计科学的技术组合,借助技术工具驱动社会的信息共享;三要面向市场,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社会的信息共享。其中,制度机制包括组织内部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激励和组织之间的跨组织信息共享激励;市场机制包括信息的直接交易机制和信息关联价值的深度挖掘机制。通过上述途径,全方位促进社会的信
    高锡荣社科1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