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在线阅读
会员

脾胃论

李杲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4.5万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18:35:27 最新章节:《脾胃论》后序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脾胃论》,约刊于13世纪,金李杲著。全书3卷,包括医论36篇,方论63篇。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它脏腑、九窍的关系及饮食伤脾诸方和治验。书中方剂对气虚证确有较好的疗效,对后世影响颇深,至今仍为常用的有效方剂。(本书与集团所属出版单位业务范围相一致)
品牌:中版集团
上架时间:2020-12-01 00:00:00
出版社: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版集团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杲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入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入到中医的氛围里。紧接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进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最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本书简述了作者首创的阴阳蜡烛理论,极具趣味的脉诊
    陈喜生医学16.8万字
  • 会员
    本讲稿从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取和细化重要知识点;对重要知识点深入阐述,力求讲明讲透。此外,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注重其科学性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提高理论运用能力为导向,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为了明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本讲稿主要是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
    严灿 吴丽丽编著医学16.6万字
  • 会员
    《内外伤辨惑论》为李杲代表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部其自序并生前定稿的著作,充分体现了其顾护脾胃、重在温补脾胃阳气的学术思想。全书共3卷26论,包括了辨证、方论、治法等内容。在李氏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思想指导下,作者对《内外伤辨惑论》进行了注释、翻译,并列举医案。作者的临证经验以及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思想也陈述其间,是一部值得广大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的著作。
    李文注医学9.3万字
  • 会员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
    (清)陈士铎撰医学36.7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三阴三阳理论,对六经理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运用《内经》等经典理论考证了卫气营血(三焦)理论和寒温纷争的历史,并分析了寒温之争的原因以及对外感热病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辨证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各种辨证方法可统一于六经辨证;系统论述了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以及外感热病的发病;提出了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理论:外邪入侵,首先侵犯六经所属脏腑之虚处,故脏腑在表之营卫必应之,天人合一则病有寒化热
    周晓虹主编医学44.5万字
  • 会员
    《傅青主女科》又名《女科》二卷,傅山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而至道光七年(1827)方有初刊本:后收入《傅青主男女科》中,合刊本多《傅氏女科全集》,后附《产后篇》2卷。《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颇有建树的妇科专著,其内容体例及所用方药,与其它妇科书都大不相同。全书分为: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每一病分为几个类型,每一类型先有理论,后列方药。在论述中,先叙述一般人对这个
    傅山医学6.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著名经方医学家、教育家胡希恕先生讲述《伤寒论》的笔记整理稿,由胡老亲传弟子中医临床家单志华先生根据早年亲身受教所作的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有四大特点:一是笔记完整无缺失地保存了胡老对《伤寒论》398条原文的授课内容,属于第一手资料,弥足珍贵;二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胡老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研究《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六经—八纲—方证体系;三是突出胡老的个性思维,针对《伤寒论》原文逐条剖析,
    胡希恕口述 单志华整理医学18.3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中医复兴之父”,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本次点校,以中国国家图书馆1947年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为底本。原书为5册,第1册收“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温
    彭子益医学22万字
  • 会员
    本书应用反射学的观点,把经络归结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提出针灸疗法是一种反射疗法,使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经络学说面目一新,并为它们与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37年来在国内外从事针灸临床、科研的丰硕成果与经验,阐释经络的实质与探讨针灸疗法的主要技术理论,尤其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针灸治疗常见顽固病症时的难点与提高疗效的途径,故它不仅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人员的高级
    (美)金观源 相嘉嘉 金雷医学63.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医舌诊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系统性强,尤其是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易于学习和掌握,不仅在临床受到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的广泛重视,在个人健康保健领域也被广为应用。舌象不仅可以用来诊断病证、指导用药和评价疗效,还可以用来辨识体质、管理健康、指导食疗食补等,已成为学习中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技能之一。为了方便国内外广大中医初学者、临床中医师以及中医爱好者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舌诊的基本技能,作者团队从多年
    许家佗中医6万字
  • 会员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于2006年被文化部批准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本书考证并梳理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中丸散膏丹汤的产生、发展、及现代研究,从历史和专业的角度,还原了丸、散、膏、丹、汤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伟大实践中的发展沿革。对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选择具有代表性品种和剂型,对其开展的中医传统制剂工艺原理的研究与评价、传统剂型传承的历史沿革、以及在原有工艺的基础
    刘淑芝 张瑞贤主编中医26万字
  • 会员
    主要内容:本书是胡随瑜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经验汇编,其价值在于传承古典药学知识与中医药学术思想,为中医药传承的教学与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内容分为上、中、下三卷,汇集了胡随瑜教授关于《神农本草经》阅读的难点和疑点解答,中医临床治疗验案160例,以及跟师学习心得15篇。特色:古典中药学经典传习与现代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传承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古典药学知识,为中医药传承的教
    罗杰坤中医15.5万字
  • 会员
    《小儿膏方辨证》是一本儿科膏方辨证教材,适合于儿科从业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全书分为四大部分:辨证分型篇、膏方篇、常见病篇、舌诊脉诊篇。在辨证分型篇中,总结了儿科12种常见基础分型,让儿科临床辨证化繁为简;在膏方篇中,系统论述了15种小儿膏方的组成和用途以及各种膏方组合,丰富了小儿临床的治疗剂型;在常见病篇中,总结了各种小儿常见病的辨证分型、膏方搭配,深刻论述了疾病特点,有利于读者理解小儿疾病的本质
    梁子峰 韩烨中医6.1万字
  • 会员
    本套书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主要病因病机、辨证注意点、辨证思路、辨证思维程序示范、医案、常用中成药与经验方,重点突出辨证思路及病例思维程序示范,详细介绍各病症的辨治过程,给临床提供指导作用。本套书作为中医系列教学参考书,注重实用,可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及毕业后教育的各个阶段。
    莫文主编中医23.8万字
  • 会员
    本书内容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起缘、探索、实践以及成效四方面,全面阐述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内涵、特色,中医特色技术如中医运气学说、四季养生、中医康复护理、食疗、运动、针灸、按摩等在慢病管理管理的应用,提出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临床实施规范化操作流程与随访,并以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为实例,具体阐述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在具体疾病中的应用以及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在临床、教学、科研中取得的成效。
    池晓玲主编中医21.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