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从绿到金(《21世纪商业评论》2021年第5期)在线阅读
会员

碳中和:从绿到金(《21世纪商业评论》2021年第5期)

21世纪商业评论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经济区域经济8万字

更新时间:2021-07-09 14:28:57 最新章节:低碳赛道的机会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在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体系中,中国日益成为“领导者”。特别是2020年,最高层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有关碳中和,不只事关子孙后代的环境问题,也是关系未来竞争的产业问题。在中国,从《京都议定书》开始,一大批绿色创业者脱颖而出。本期,我们集结了部分代表性企业,它们确立了中国在光伏的领先地位,也在氢能等新兴领域展露出雄心壮志。中国碳中和的日益坚决,是对于它们最大的利好:微观上有政策的助力,宏观上也提供了稳定的预期。
上架时间:2021-05-27 00:00:00
出版社: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21世纪商业评论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从公平感知视角,将政策、产业、生计作为增收的重要渠道,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分层次对农牧民增收进行研究,从而深入探究公平视角下青海省农牧民增收的内在机理,逐层分析影响青海农牧民增收的各类因素,探究惠农惠牧政策、地区产业融合、农牧民个体生计对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的影响,探寻农牧民增收的具体路径,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青海农牧民可持续生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崔冀娜经济10.9万字
  • 会员
    本书选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该区域进行城乡融合的现实逻辑、发展特征、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本书分为四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内容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的战略意义、现实基础及实现逻辑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内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合水平测度与问题分
    王林梅经济14.5万字
  • 会员
    本书共分为三篇十章,包括发展篇、挑战篇和探索篇,分别从天津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谋发展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涉及生产经营、投融资、人才队伍引育、创新创业、新动能培育等多个维度,涵盖营商环境改善、转型升级探索、数字与智能化发展、众创空间建设等多个专题,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培育动力、创造机遇,促进未来天津民营经济跨越式、高效能、绿色健康发展。
    裴蕾经济17.2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立足青海实际,对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历程、模式和趋行了梳理,对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历程、发展条件及基础、发展类型及特点、基本模式和典型模行了研究,分析了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路径及对策,这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青海现代农牧业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蔡守琴经济12万字
  • 会员
    本书围绕“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一主题,构建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分析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从整体和分类视角系统地提出了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内蒙古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李东海经济15.8万字
  • 会员
    商贸流通的加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不仅是扩大消费、拓展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相比于世界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商贸物流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相比于世界会展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会展业发展速度快,但整体竞争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现状较为明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完全体现,合作化、国
    曾庆均 孙畅 王晓琪编著经济14.8万字
  • 会员
    实现资源在时空上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良性循环的基础。本书以河南省为例,以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水文学为理论基础,寻求适应区域域情发展的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化路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区域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分别从自然资源生态特征、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驱动力、景观格局演变、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构建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中原
    张鹏岩经济7.8万字
  • 会员
    本书利用面向青海农牧民进行的调查问卷数据,基于“公平感知测度一公平感知对生计转型的影响一公平感知对生计选择意愿的影响一公平感知对生计选择行为的影响一评价公平感知对增收效果的影响”这一逻辑链条,系统考察了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的现实状况与特征,在构建农牧民公平感知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公平感知特征的差异性,并实证检验农牧民公平感知对其生计策略选择意愿、行为与效果的影响。本书对实现农牧民公平感知与保证
    崔冀娜经济9.6万字
  • 会员
    攀西民族地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转变,作为全国脱贫主战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关系到构建融入新格局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与质量。本书首先阐释攀西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不仅是巩固扶贫成果的需要,实现民族大团结,也是民族人民享受中华大家庭发展的需要,接着,分析中国古代、马克思主义者、西方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理论,并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本书的重点在
    胥刚 陈江经济24.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