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家训名篇译注在线阅读
会员

历代家训名篇译注

古籍古籍整理14.3万字

更新时间:2021-06-02 16:06:06 最新章节:王夫之 示子侄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集成了历代家训之精华,收入中国历朝历代各领域代表人物的家书遗训,包括:史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弥留之际以毕生志愿托付司马迁,充满了对修史事业的历史担当。二十四史中《魏书》的作者魏收,在厉尽官场艰险后,告诫后辈要谛言端行,成为正直的人。魏收族叔、大唐名相魏徵之父魏长贤,以复亲故之书,表达自己忠孝立身的坚定信念以及“以忠获罪”“以信见疑”的悲愤。文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的嵇康,临刑前在诫子书中指导儿子如何立志为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谨言慎行、如何自保避祸。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繁华落尽见真淳”的陶渊明,在大病之后,“自恐大分将有限”,以家书教导自己的五个儿子如何为人处世,字里行间充满坦荡从容之情。诗如错采镂金,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又为渊明好友的颜延之,其《庭诰》一文内容广博,为《颜氏家训》之先声,从修身、养性、持家、处事、治学等方面,诫子孙后辈养成理想人格。与苏轼并称“苏黄”,工诗文、擅书法的黄庭坚,以自己耳闻目睹之事,向其子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政治家与军事家:主要代表人物有东汉开国功臣,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的马援,告诫侄子要谨言慎行,谦虚敦厚,勿作轻薄之人。西晋开国元勋,文武兼资的羊祜,要求儿子“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做到恭敬、谨慎。蜀汉忠臣,有王佐之才、三分天下的诸葛亮,诫其子及外甥,须淡泊宁静,志存高远。被后人誉为“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的范仲淹,诫其子侄恤饥寒、慎交游、勤学奉公。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有遍注群经,自成一家,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勉励儿子努力探求君子之道,不断学习钻研,慎重对待自身的态度仪表,敬重、亲近有道德之人,不断完善自己的德行。“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长子出门游学前写信提醒儿子切记“勤谨”二字,指导其如何在学习、礼仪、交友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经史子集无不赅通,中国传统学问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勉励子侄除流俗之习,养天地正气,为人处世,立志为先。除此之外,更有目录学鼻祖刘向,心学宗师陆九渊,卧冰求鲤的孝圣王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的医圣傅山,谆谆教诲,垂诫后人。
品牌:上海古籍
上架时间:2021-05-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古籍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蜀汉)诸葛亮 (宋)范仲淹等著 余进江选编译注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国语》为切入点,通过对《国语》学史的梳理来呈现经学史的演变历程。作为一部经学序列中的边缘文献,《国语》是观察经学边界变动演化的浮标。因此,本书将《国语》置于经学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中,通过梳理《国语》在经学史演变过程中各个重要节点的不同境遇,特别是历代学者对《国语》不同的认知定位,寻找《国语》在经学史中的变动轨迹,并探求这种认知差异背后的经学史演变根源,以此确定历代经学的边界,进一步归结出经学
    张永路古籍16.1万字
  • 会员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古代小说集。原为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在书中得到较多反映。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诗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南朝宋)刘义庆古籍7.9万字
  • 会员
    1700多年前,战国魏襄王墓被盗,一批竹简古书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书”,其中只有一部先秦文献较完整地流传到今天,这就是《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该书记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远征西域的事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全书共六卷。前四卷记述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最后返回宗周的经历。卷五专记周穆王东巡河南诸地事,是穆王巡狩中原的实录
    王天海译注古籍30.1万字
  • 会员
    清代王琦輯注的《李太白全集》是李白研究最重要的底本之一。當前研究多從文學文獻的角度解讀其版本價值和王琦的文學思想,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研究王琦注釋的成果相對較少。本書立意於此,以語言層面的基礎性注釋和文學性注釋為基本架構,從訓詁學和注釋學角度對王琦的注釋條分縷析,探討了王琦針對不同内容進行注釋的方法和特點,肯定了王琦溯源出處和採用徵引式注釋李白詩文的價值,客觀評價了王琦注本的成就和不足。
    李红霞古籍23.8万字
  • 会员
    《鬼谷子》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书共三卷,提出了“捭阖”“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所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此书为全本全注全译本,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战国)鬼谷子古籍2.4万字
  • 会员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著作唐以后已经散佚,其《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自清末以来已有多个辑本。本书首次对历代所见习凿齿全部著作进行了辑校与简注。习凿齿的著作一向是治汉晋文史学者必备的案头资料,此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方便相关领域的文史学者。
    叶植 靳进辑校古籍26.1万字
  • 会员
    《關中石刻文字新編》是清代學者毛鳳枝所輯的一部金石學著作,全書收錄了關中地區漢魏以迄隋唐的石刻資料一百六十多種,是研究關中石刻文獻的必備書之一。本書首先對毛書進行了點校整理,在此基礎上又廣泛收集了毛氏所輯石刻資料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匯考為目逐一編次。其次,全書還包括了整理者對具體石刻資料所做的討論,以按語的形式附于最末。本書集文字點校、資料匯編和研究于一體,對中古時期石刻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清)毛凤枝编 魏宏利点校汇编古籍37.9万字
  • 会员
    此书撷取二十六史及《资治通鉴》《续通鉴》《明通鉴》《清通鉴》等史籍中记述的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上起殷末周初,下至晚清,先后约三千年。所记皆可敬可惜、可亲可恨、可喜可悲、可恶可笑之言和行。读来让人或沉思、或嗤笑、或悲悯、或愤怒,读罢则足以发人深省。编者对原著并非照抄照录,而是以“辞不害意”为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黏合删汰,如此则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史事前因后果靡不毕见。编者对历史人物未加点评论说,而将
    王忍之编古籍87万字
  • 会员
    在孔门七十子中,曾参被称为曾子,是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孝经》被称为“百行之宗,五教之要”;《大学》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从伦理到政治的人生发展思路,被中国封建时代文人奉为人生圭臬。曾子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子时代出现的。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
    陈桐生 孙雪霞译注古籍4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