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需求预测:以北京为例
更新时间:2021-04-23 12:57:46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北京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人口流入地,在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教育服务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另外,常住人口生育周期波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非首都功能疏解”等因素,对北京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位需求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这些实际问题出发,本书阐述了学龄人口预测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数据特征、预测方法等诸多方面,并对北京基础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及教育资源需求进行了预测。
上架时间:2019-09-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赵佳音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美国通俗历史学家房龙的传世名著。作者用深厚的人文关照,俏皮睿智的笔触,展示了人类历史的浩荡长卷。此外大量精心选配的插图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再现历史的重要时刻,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快感。社科19.3万字
- 会员在二孩政策、三孩政策陆续出台后,到底要不要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给每个育龄家庭带来的一个新的选择。比起主观态度上的生育意愿,关于再生育一个孩子的现实决定即再生育抉择更贴近生育行为,因而更值得关注。本书基于社会性别视角,主要采用家庭决策与家庭权力理论,分析城市已育一孩家庭如何作出再生育抉择、夫妻在该抉择作出过程中如何互动,特别关注了女性的作用地位。社科19.7万字
- 会员田野调查被看成是现代人类学的基石,是人类学研究中最常用、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它不仅推动了人类学学科自身的创新发展,也积极推动了其它相近社会以及人文学科的发展。民族志是人类学者通过田野调查后结合相关概念理论撰写出来的文本,撰写民族志被认为是人类学者的成年礼。在前期众多的出版物中,要么就是专门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描述和介绍性的书,要么就是单独的阐释和梳理人类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书,本书的出版想达成人类社科15.1万字
- 会员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社科47.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社会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作为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智能居家养老将在养老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理论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尚属理论空白,同时实务界也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文章尝试开发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建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人类学11.9万字
- 会员国际经验表明,发展至工业化中后期,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从无限供给转向短缺,形成“刘易斯拐点”,这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014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降,工资成本快速上升,我国劳动力的规模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而新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目前,新生代农民工(“80后”农民工)是未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主体,但其人力人类学18.9万字
- 会员中国特有的人口转变造就了规模不同的出生队列,规模不同出生队列的成员是否具有不同的人生机会和福利水平?本书从出生队列的视角出发,运用大型纵向追踪调查数据,采取多种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出生队列规模变动对队列成员生命历程不同阶段的人口福利的影响,并用人口模拟分离出出生队列规模的净效应,进而发现,出生队列规模变动对队列成员的健康福利、教育福利、经济福利和婚姻福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性别因素和城乡因素调人类学14.9万字
- 会员书稿的研究对象以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为主,包括甘肃宁县社火“地故事”的舞蹈样态解读、甘肃武威“攻鼓子”舞研究、甘肃天水地区武山旋鼓舞与清水轩辕鼓舞现存形态考察、甘肃省永昌县赵定庄“节子”舞研究、甘肃苦水“高高跷”研究、论敦煌壁画舞姿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等。研究者正视民族民间舞蹈的生态特色和内质,树立舞蹈生态系统的多维审视,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民间舞蹈的文化场域,向民间艺人学习,通人类学15.6万字
- 会员侗族大歌,侗族民间称为“嘎老”,是流传于侗族南部方言地区的一种具有强烈地域性和浓郁原生性的民族音乐。自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被音乐工作者发现以来,侗族大歌就以其无伴奏自然和声的音乐魅力而逐渐为世人所熟知。本书从人类学的视野展开对侗族大歌的整体考察,主要介绍了侗族大歌的分布地域、文化地理学因素、解析了侗族大歌的发展演变、地域分布、历史形态、发展态势、未来趋向;论述了侗族大歌的歌唱内容;剖析了侗族大歌人类学2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