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古代文学:汉学家白川静代表作(套装共3册)
更新时间:2021-04-14 15:31:25 最新章节:译后记
书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从神话到楚辞》本书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在本书中,作者将中国文学的原点之作——《诗经》与《楚辞》的写作和表现手法,与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诗经》与《楚辞》诞生的时代,正是古代共同体崩解、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代,亦是民众命运剧烈变化的时代。本书观点新颖深刻,视野包罗万象,读来饶有启发。《中国古代文学》是白川静研究中国上古至南北朝时期文学的普及性著作。其书被日本中央公论新社收入文库丛书,是面向一般读者而不做艰深学术分析的著作。原书承接白川静性质类似的著作《中国神话》,共分《从神话到楚辞》《从〈史记〉到陶渊明》两册;我们此次引介,亦分两册献给华语读者。《中国古代文学:从《史记》到陶渊明》本书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部,述及西汉初期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学史,涉及司马迁、汉赋与乐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等文学派别与文学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与考据功力,加之日本学者严谨而细腻的风格,遂使本书常发他人所不能道,视角独特,见解深刻。作者从《史记》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将其作为理解西汉至南北朝之间企图摆脱国家羁绊、拒绝埋没于体制的“士人”精神的锁钥,勾勒出中国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运、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中国古代文学》是白川静研究中国上古至南北朝时期文学的普及性著作。其书被日本中央公论新社收入文库丛书,是面向一般读者而不做艰深学术分析的著作。原书承接白川静性质类似的著作《中国神话》,共分《从神话到楚辞》《从〈史记〉到陶渊明》两册;我们此次引介,亦分两册献给华语读者。《诗经的世界》《诗经的世界》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诗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论语》《孟子》中被视为经书,虽然过早地被视为经典对于古代歌谣的后世传承而言可谓幸事,但诗篇的解释也因此被儒教性的诠释所改变,失去了其古代歌谣的本来面貌。本书旨在揭示《诗经》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理解这种古代文学,还原古人丰富而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本书从山川、恋爱、社会与生活、贵族社会盛衰几个方面,引介分析众多《诗经》名篇,并与日本文学经典《万叶集》的类似作品比对研究。观点独特深刻,极具启发意义。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日)国久健太 崔倩倩 曹珺红 赵霞 黄铮
上架时间:2021-03-25 00:00:00
出版社: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日)白川静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构建起规范的分析框架,形成学理化的思想表达和对中国经验普遍意义的科学阐释,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特征与本质要求,确立其价值导向和目标体系,还在借鉴各国普遍经验和立足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从主体、客体、载体、制度、机制、效果等不同维度出发,构建系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数字技术正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传统文化以多媒体、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统文化10.7万字
- 会员性别诗学是指以性别视角考察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化传统,挖掘男女两性特殊的精神底蕴和文学的审美表达方式,具有动态生成能力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性别意识即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对女性的角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是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本书结合性别视角与文化视角,以女性形象为中心,从叙事与性别、文本与语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上来探求中国性别诗学的原创性问题。文化21.7万字
- 会员本书以南宋浙江词人群体活动的地域平台为切入点,将原本作为创作背景的“空间”“地方”等因素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南宋浙江词人群体活动的地域文化场、词人群体的交际网络、群体酬唱的地域面向等内容的探究,力图还原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四明、台州等地词人群体活动与创作的真实状态,揭示浙江地域文化在南宋词人群体酬唱中发挥的作用,以把握浙江地域文化对南宋词坛、明清词坛的走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为词的发展演变提供多样文化21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1998—2014年间的论文结集。所收论文主要以明清小说戏曲、近代文学、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可划分为明清文化思潮辨析、明清经典小说戏曲阐释细读、近代文学新文类新叙事新语境兴起考辨、近代女性文学发展轨迹钩沉等几个板块,讨论的主要是明清经典作品的常规阐释难题,如《红楼梦》的结构、叙事模式及其创新程度,《聊斋志异》故事题材的文化属性(雅俗问题)等;近代小说戏曲新题材新叙事产生的具体细节过程,尤文化24.7万字
- 会员古代日本在建设律令制国家过程中,模仿唐制建立了自己的科举选士制度。现存奈良平安时代的对策文便是日本模仿唐制实行“以策取士”的产物。由于受通行文学观念影响,对策文曾长期被排斥在文学范畴之外。各种文学史和比较文学著述,也很少涉及对对策文的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评价。本书以唐代试策文化东渐为视角,采用细部考证和宏观把握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科举试策制度进行详细考述基础上,重点对日本古代对策文文化17.8万字
- 会员苗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而言,苗族先民曾给出过极具智慧的诠释,并将共生观念付诸实践行为,且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基于此,本书以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为主题,在“共生”主调下,从文化共生逻辑、共生实践和共生规范三个维度深入探讨隐藏在民族传统文化深层意义背后的生态消费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路径。文化13.2万字
- 会员作者从阿摩司·奥兹女性想象的自觉入手,以犹太历史与文化、女性主义、阐释学、认同理论、创伤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与弗洛伊德、福柯、萨特、布迪厄、哈贝马斯等人的学说为支撑,剖析作家小说中女性群体的恋父、背叛传统、单恋欧洲倾向,揭示这些女性所在性别、宗教、文化、政治诸场域中的复杂权力运作,阐释作家的对话与主体间性立场。著者在对奥兹作品进行研究,从社会文化层面对犹太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规范分析的同时,还对犹太传文化12.7万字
- 会员全书从戏剧人、戏剧演出、戏剧教育、戏剧历史四个部分,关注全国戏剧舞台动向、艺术教育中戏剧人才的培养、戏剧发展热点等,展示出现当代中国鲜活的戏剧景观。本书具有较高的观察高度及历史厚度,不失为一部现当代中国戏剧研究的学术力作。文化24.3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探讨唐代朝野政治与文化发展。全书分上、下编。上编涉及初唐时代重要人物尉迟敬德、武则天与狄仁杰、姚崇事迹,以及唐朝与武周政权交替时期朝野政治演变,永泰公主与懿德太子关联问题,新出土的武氏家族后裔石刻墓志探讨等。下编首先考察唐代饮食与官场政治,涉及唐代仕宦的饮食观、唐代的献食、政事堂食、廊下食、公厨、道教徒的养生饮食,相信对当今社会会有所启示。其次论考唐代帝王巡幸文化、唐代都市佛教文化的交融与文化2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