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神性(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线阅读
会员

论神性(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古罗马)西塞罗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哲学理论与流派14.1万字

更新时间:2020-11-06 10:48:25 最新章节:译名对照表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神学是西塞罗哲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延伸。在西塞罗看来,所谓诸神的本性、诸神的存在等问题是哲学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与人生信仰、生活幸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哲学家必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本书即是西塞罗对这些问题的研讨和研究。
译者:石敏敏
上架时间:2012-06-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如果把现代性看作一个忧郁的谱系,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链条上各式面孔的哲人们:愤怒的马克思,忧郁的波德莱尔,沉闷而压抑的韦伯,打碎一切、生活在“虚无”废墟中的尼采,走向“碎片”化的齐美尔,以及试图通过“废墟”指点迷津的本雅明。如果说“理念、理性、启蒙”承载了确定性的历史,那么“现代性”则承载了对“当下”的全部思考,宣布了“动荡不安”的合法性。
    安丽霞哲学16.2万字
  • 会员
    嘉道时期是中国社会近代转型、社会大变动的前夜。包世臣一生跨越乾嘉道咸诸朝,仕途坎坷,长期辗转于江淮之间,为地方大员做幕僚,是清代嘉道年间颇富盛名的经世派士子。本书以包世臣的经世思想为对象进行研究,旨在以微观实证考察社会文化变迁;从包世臣人生经历、学术思想等入手,聚焦其实政思想、经世实践及其历史影响,并与其同时代经世派巨子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进行比较研究,以历史演进的纵、横坐标为参照,为包世臣经世
    张岩哲学18.6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是在汉代定型的,而汉代的政治文化又可说是由“为儒者宗”的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初步建立起来的,汉代公羊家在其中起了奠基作用。汉代公羊家本着对春秋“实史”与《春秋》“文史”的沉思,在承继先秦子学与经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原道、托王、宗经为表征的独特哲学思维方式。在此思维运作下,汉代公羊家立足“大一统”、“察名号”、“行权道”、“说灾异”等内容对政治秩序、政治伦理、政治权衡、政治敬畏展开
    平飞哲学20.1万字
  • 会员
    本书所选录的文章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国学界关于西方生命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这些文章虽视角各异、主题不同,但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生命政治理论之间的关系,故而在理论基础、现实关照、学术脉络上相互关联、彼此支撑,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生命政治批判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最新成果。
    马俊峰 马乔恩主编哲学23.5万字
  • 为什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去世两千余年后依然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对于近现代的一些哲学家,我们也可以提出相似的问题。本书为回答此问题提供了开端。回归哲学本质,作者与当代领衔哲学家展开对话,对谈西方哲学史上那些最伟大的哲学家,阐述每位哲学家的研究进路、关注问题、遗留问题及产生的影响,开启进入西方哲学史及伟大心灵之门,去探究哲学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哲学家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更重要的是,在哲学家清晰的描述中
    (英)布莱恩·麦基哲学23.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哲学家赵汀阳探讨政治哲学及伦理学议题的一部力作。不同于大多数讨论相关话题的书,赵汀阳在本书中回到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存在论源头,反思二者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任何价值观或规范性作辩护。赵汀阳对生活的发问总是直达本质,能够给出极富原创性的思考,对当代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针对当代讨论不断远离超越性的问题、淡化自身精神性的现象,赵汀阳给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与反思。他将现代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症候不遗余力
    赵汀阳哲学18.5万字
  • 会员
    本书秉持技术哲学的整体视角,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哲学理论和思维方法,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地诠释与反思、解构与重构,对关涉职业教育存在的本质性、前提性、内生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构想,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职业教育复杂现象背后的思想前提与实践逻辑,为职业教育现实发展提供了思想根据。
    徐宏伟哲学14.8万字
  • 会员
    本书试图摆脱学界在讨论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时所存在的“哲学一科学二分”的理论预设,立足当前学科发展的新特征(互涉、跨界、融合),从“学科互涉”这一视角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这种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研究活动,进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作出现代性解读的尝试,不仅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也能够引导大学生正
    李娟哲学21.1万字
  • 会员
    在我国,对地学哲学的思辨一般遵循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方法论角度,去探讨分析地学思维及其方法,或是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考察地学自然科学。本书融合了上述地学哲学及其研究的主要思路,精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及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自1998年以来的地学、哲学与社会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地学科学思想、地学史及其渊源、地学科学哲学、地学科学方法论和地学与社会关系等,做了全
    刘郦 刘爱玲 阮一帆编著哲学2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