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典:名著之前言与序语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59/33819959/b_33819959.jpg)
会员
哈佛经典:名著之前言与序语
更新时间:2020-09-29 16:13:13 最新章节:第34章 注释
书籍简介
书籍中的前言和序言,刊于正文前,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等。这些序言一般由著译、编选者自撰或他人撰写,用以说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一篇前言,可以成为一本书籍的导读、总结,甚至可以理解成所写的东西的精华版;而名家前言,更可以直抵作者内心深处、给读者带来鞭辟入里见解,在作者和读者双方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39卷,收录众多名家为经典著作所作的前言和序言。本书选摘的作品集中于14到19世纪,而彼时正值西方文明历经文艺复兴、思想火花迸发的特殊时期,期间诞生的人类文明的璀璨群星,至今熠熠生辉。本书辑录加尔文、培根、哥白尼、斯宾塞、牛顿等著作的前言或者后记,在向读者阐释所述著作的意义的同时,也展现出作者们独立于天地的人文精神。阅读本书,你能看到自信的培根、雄辩的加尔文、谨小慎微的哥白尼、自信超群的培根、才华横溢的斯宾塞、严谨谦逊的牛顿爵士。就如原书编者在序言里描述的那样——“每一篇都将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品牌:东西时代
译者:郭欣 肖琦 肖涵月 赵云蓁
上架时间:2019-05-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东西时代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东西时代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查尔斯·威廉·艾略特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这是一本讲述如何阅读经典的书,更是一门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的写作课。一位资深的文学教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阅读体验和教学经验,精挑细选了十五部经得起“考究与折腾”的经典小说,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小说中的要素一一拆解开来,引导读者直达其中的丰富意涵,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妙趣,使得个人有限的生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延伸扩展。全书以故事元素和故事讲法为序,正文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内核,分别文学17.2万字
- 会员沈括在科技史领域享有民族英雄般的崇高地位,然而一旦将其还原到历史语境,便会发现,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他其实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宦生涯——从“王安石新政”的参与者,到沦为“新法叛徒”惨遭流放。本书采取了独特的“对照式”结构,揭示了沈括的仕途经历与贯穿其一生研究的“闻见主义”立场之间的联系,既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场对哲学观念的探索。作者以“闻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一套挖掘北宋知识世界的概念,将文学20.1万字
- 会员钱钟书的贡献大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谈艺录》《七缀集》《管锥编》等为代表的中文学术著作,以知识渊博,考证严密和辨析深刻而成为谈文论艺的学术典范;二是面向西方读者用英文写的介绍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文化,纠正西方人对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文化的误读、误解和误导,以及考证中国文学与文化在西方传播情况的一系列文章,即在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方面的贡献;三是以《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等为代表文学32.2万字
- 会员本书将辞赋史与学术史融会贯通,深入勾画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向内在的演进历程,对揭示“近世”传统中国的面貌具有探索性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对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宋人对“盛世”的理解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探讨北宋中期以来宋人在构建宇宙秩序与心灵秩序方面的努力,追寻耕读传家观念和乡土中国的生活范式,发掘华夷之辨观念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华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在“预流”当下学术、弥补学界研究之文学31万字
- 会员关中“四先生”指三原马理、高陵吕柟、朝邑韩邦奇和富平杨爵。他们是明代弘正嘉时期的关中代表人物。本书侧重于两方面内容:其一,梳理四先生的文学观念及创作实践;其二,探求学术与文学的交互影响,并试图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书稿首先从哲学史的角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关学主张及流脉;提炼出“大文学观”概念,以说明学者反对汩于词章,提倡德行践履为言文之根的主张。之后则对每位先生分别进行专门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人论文学16.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鲁、齐、韩三家《诗》学在汉代《诗经》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却自魏晋以后逐渐失传。历代学者对三家《诗》材料的辑佚,成为经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的合理利用与反思扬弃,是当代学者不可绕开的问题。尤其是到当今学界,这种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强大。本书全面梳理前人辑佚三家《诗》的过程与成绩,并以今人对两汉《诗经》学的认识重新衡量其得失,深入理窟,亦史亦论,冀以开启《诗经》学研究的新路。文学理论71.2万字
- 会员本书是国内第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以非洲为主题的纪实作品,作者以东非国家乌干达为落脚点,对数十位旅居非洲的华人和非洲本土的文化精英进行了大量深入、扎实的采访,并选取了三个人物(创业者、打工者、商界成功人士)重点介绍,力图为中国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非洲。中国和非洲这两种既相互抱拥又彼此陌生的文明,在“如胶似漆”中,混杂着误读与曲解。当中国人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东方古国与神秘大陆的未来文学理论9.5万字
- 会员《诗艺与政治》是“经典与解释”集刊的第38辑。论题部分有三篇文章,纳斯鲍姆的《阿里斯托芬与苏格拉底论实践智慧的学习》论析了两部以道德培养为核心的作品,一部是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另一部是阿里斯托芬的《云》。另外两篇——布雷德坎普的《罪犯艺术家》以及秦燕春的《一个人的情书》,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诗艺与政治的关系。文学理论17.4万字
- 会员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是本书有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关键词。文学理论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