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山医案在线阅读
会员

瞻山医案

(清)任贤斗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15.1万字

更新时间:2021-06-11 20:30:49 最新章节:附方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瞻山医案》,清代任贤斗著。成书于1814~1823年间,初未付梓,仅钞藏于门人之中,因而未有广泛影响。民国十三年(1924年)正式刊印以后,方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书共四卷,名为医案,实为综合性医学著述。其于每一病下,先述其理论源流,多所阐述,次则附录生平精彩验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医学著作。主要记载任瞻山治疗伤寒、伤风、眩晕、怔忡惊悸恐、咳嗽、声喑、疟疾、小儿热疟、痢疾、伤暑、湿证、火证、食滞、虚损、头痛、肿胀、麻痘、血症、哭证、笑证、调经、安胎、瘀血不下、胞衣不下、咽喉、黄疸、眼目、癫狂痴呆、痹痛、痉痛、癃闭、尿短、尿多、便浊、淋证、梦遗、遗精、便闭、呕吐、恶心、嗳气、胁痛、心腹痛、不寐、巧证、气喘亸证、辨黄藤毒、狾犬辨原、疝气、痰饮、吞酸吐酸、饥证、三消、脚气、霍乱、痿证、泄泻、积聚、噎膈、关格、呃逆等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验案。后另附方176条。本书反映了任瞻山的医学思想及临床经验,有独特的学术价值。此次以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1924年浏阳唐文胎室木活字本为底本进行校勘注释,供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参考使用。
译者:李亚军 张建伟 张星校注
上架时间:2016-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清)任贤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由“中医复兴之父”,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本次点校,以中国国家图书馆1947年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为底本。原书为5册,第1册收“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温
    彭子益医学2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入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入到中医的氛围里。紧接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进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最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本书简述了作者首创的阴阳蜡烛理论,极具趣味的脉诊
    陈喜生医学16.8万字
  • 会员
    本讲稿从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取和细化重要知识点;对重要知识点深入阐述,力求讲明讲透。此外,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注重其科学性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提高理论运用能力为导向,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为了明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本讲稿主要是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
    严灿 吴丽丽编著医学16.6万字
  • 会员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医家小传及学术思想,总结了仇湘中的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第二部分,用药心悟,总结仇湘中临床常用药物、方剂及药对;第三部分,临床效方,总结了仇湘中临床治病有效方剂;第四至六部分,收集整理了仇湘中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骨折等方面的病例病案,对每个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论治用药,临证体会及典型病案和遣方用药,并将诊疗理论思想以按语的形式附录每个病
    仇湘中 张信成主编医学30.1万字
  • 会员
    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全套教材深入浅出,
    黄煌编著医学1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治的需求为导向,回顾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诊疗发展历程,聚焦于亟需解决的临床难点,首次提出基于靥本相应理论的窗口期概念,并依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诊疗准则,并系统阐述临床常见甲状腺系统疾病的中医诊疗新思路。
    丁治国编著医学9.6万字
  • 会员
    《内外伤辨惑论》为李杲代表作之一,也是唯一一部其自序并生前定稿的著作,充分体现了其顾护脾胃、重在温补脾胃阳气的学术思想。全书共3卷26论,包括了辨证、方论、治法等内容。在李氏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思想指导下,作者对《内外伤辨惑论》进行了注释、翻译,并列举医案。作者的临证经验以及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思想也陈述其间,是一部值得广大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的著作。
    李文注医学9.3万字
  • 会员
    这次修订,较第三版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776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
    黄煌编著医学10.4万字
  • 会员
    周楣声,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被国务院确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并获得全国名老中医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楣声教授书中对针灸学派的理论和技法做了重要阐述,撷取历代针灸文献之精华,贯串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不仅为针法之结晶,而且有所补充和发展。运用中医理论研究经络学说,通过对脉象分类与各种脉象病理基础的探讨,把抽象概念的中医论脉方式,推向具体。
    (清)周树冬 周楣声医学52.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近年来骨科临床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该学科也编写出版了大量专业著作,为推动骨科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仍缺少一本由既实用又有学术指导作用,既有介绍各种新进展、新技术的又能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有倾向性的意见的专著。组织目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掌握最新动态和技术的,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专家撰写骨科专著,该书着重阐述骨病的诊断要点、主要治疗原则、被大多数专家所推荐的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重点的注意事
    侯树勋中医116万字
  • 会员
    全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传统音乐疗法的文献记录,以及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原理、应用方法、体会等。作者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国学功底,全书文字生动活泼,可读性、实用性强。
    吴慎中医12.4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方论篇和医案篇。方论篇,即整理了《勿误药室方函口诀》,将所有方剂的出处、组成和适应证完整呈现,便于阅读和使用。医案篇,即根据病种将《橘窗书影》医案重新整理编排,使得浅田宗伯对疾病的总体认识和治疗特色更加清晰。编者从医理角度做适当辅助说明与按语,帮助读者理解。
    浅田宗伯 陆雁整理中医25.8万字
  • 会员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医学教育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与其本身学术理论基础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直是学校为之探索的上善之道。本书就此课题进行探讨。在第一篇,我们以学习的方式研究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变革;第二篇展示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经验;第三篇,基于人文素质教育效果较难评价这一课题,我们尝试引入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
    谷晓红中医16.5万字
  • 会员
    《喉科枕秘》,又名《焦氏喉科枕秘》,喉科专著,清代焦氏(佚名)原撰,清代金德鉴编校。全书共二卷,卷一论述治喉秘法、治喉要诀、临症二十法、七十二喉症之针药秘传等内容,并载喉证图形;对喉科疾病的病因、症状论述周详;治法注重内外结合,特别是外用吹喉之术、刀针之法,极具特色。卷二列应用良方、秘方吹药,末附诸穴图、灸刺各法及附方等,选方切于实用,对喉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该书图文并茂,歌诀朗朗上口
    (清)焦氏 金德鉴中医3.1万字
  • 会员
    管氏针灸医学流派五代相传,由管氏针灸第五代学术传承人为主组建的168名的学术团队,是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中流砥柱,他们在针灸事业上各自创出一片天地,为管氏针灸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书汇编管氏针灸第五代主要传承人学术著作节选和主要传承人的医学论文,通过出版第五代主要传承传人的学术成果,反映出管氏针灸医学流派一脉相承的学术思想和“理”、“法”、“意”的传承理念。
    管遵惠等主编中医27.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