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小说源流论(修订版)
更新时间:2019-06-19 12:29:55 最新章节:名家推荐
书籍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为奠基作,以时代为经,以题材、风格、类别为纬,论述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将近七十年来,虽然继续出版了多种小说史著作,但都没有超过它的水平。石昌渝的著作将小说史的研究从题材引向文体,开阔了小说史研究的视野,填补了学术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5-04-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石昌渝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追溯了传统人文主义批评“新古典主义—新人文主义—新批评”这条脉络,以“后哲学文化”为背景,分析了理查德·罗蒂的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中的后人文主义思想特色。后人文主义贯穿着一种实用主义、有限论和弱哲学思想,在文学阐释观、经典观、批评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对传统人文主义既有继承又有超越。与杰姆逊、布鲁姆、德里达等人相比,罗蒂的文化审美旨趣介于古典人文主义、新浪漫主义与读者反应批评之间,他是一位不够“左”文学25.2万字
- 会员青木正儿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本书以青木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近代日本文化语境,集中考察了青木正儿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研究方面的一系列成果,明确了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辨析了近代日本中国学是如何通过回归中国文化的本原来确立中国之“差异性”以及如何寻求“自我”本质的努力过程。文学16.8万字
- 会员广两多民族文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近百年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了“文学桂军”的边缘崛起。广西当代多民族文学创作呈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展示了壮、汉、瑶、苗、侗、回、京、彝、水、仫佬、毛南、仡佬12个广两世居民族的现实境遇和文化生态,揭示了各民族社会转型过程中隐秘的心灵世界。广西多民族作家的文学探索使百越大地变得日益知名而引人关注,为中华多民族文学文学20.6万字
- 会员本书对美国生态批评第一波和第二波浪潮进行历时梳理,提取出美国少数族裔生态批评的基础性范畴——“环境”,进而以小说、诗歌、戏剧、非虚构作品中的“显性/隐性环境文本”建构美国少数族裔“环境文本库”,从中选取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从“环境与地”“环境与性别”“环境与国界”等维度,全面系统地发掘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的生态思想。文学23.1万字
- 会员在蒙汉文化相互交融过程中,蒙古族汉语创作逐渐发展、成熟。蒙古族作家在接受汉族文学影响的同时,也在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叙写着本民族的传统思想和审美理念,形成既有蒙古族文化底色,又有汉族文化意蕴的一种新型文学。《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研究论文集》全书收录29篇论文,第一部分影响研究集中讨论元前诗歌对于蒙古族汉诗创作的影响以及蒙古族文人对于传统儒学、佛学思想的接受;第二部分家族研究论及蒙古族的家族文学;第三文学38.3万字
- 会员近二十年来伊格尔顿对文学的本质、文学与虚构、文艺审美与伦理道德等基础问题的讨论,表现出一种回归古典尤其是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倾向:伊格尔顿明显“化用”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伦理学、形而上学思想。本书试图通过一种总体化视角对他的这种回归予以审视。文学17.3万字
- 会员本书还原和浮现解放区文学蕴含的复杂要素,探寻解放区文学的存在之因和变迁之由,同时兼及当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解放区文学建构起一种特殊的传统,这种传统具有可再生性,它作为一种潜隐的力量控制着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对后来文学来说,绝非仅仅是外在的制约性因素和“塑型”的力量,而是通过它有效的渗透和折射,最终成为贯穿于作家思维的精神理路和影响文学创作内部法文学15.6万字
- 会员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命题,它以阐释的客观性和意义的确定性为核心,在不确定性思潮泛滥的当下被不断激活;它不同于独断专行的法则或律令,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路径和方法论取向,不断涉入更广阔的文化精神领域。本书从概念内涵、历史谱系、建构路径、本体形态、实践策略等不同向度切入,对文学阐释的“边界”问题加以深入分析,由此展开对当代文学理论乃至文化生态的批判性反思和话语重估。本书的目标,文学2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