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在线阅读
会员

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

(英)贝克莱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西方哲学6.6万字

更新时间:2019-01-03 17:27:21 最新章节:3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是英国经验论代表人物贝克莱的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挥了他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的基本观点,认为物质不是客观的,物质只是在被人感知的范围内存在,物质只是人的各种感官知觉的一些印象或观念的结合体。书中的海拉斯借指古代希腊哲学中唯物主义的主张者,而斐洛诺斯直译就是“爱努斯”。“努斯“即希腊语中的心灵灵魂,泛指感觉、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作者在本书中所要维护和阐发的,就是作者以“怒斯”统摄存在的著名哲学主张:存在就是感知与被感知。本书以对话体阐发该原理,整个作品显得活泼流畅,因此比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更具有可读性,观念的阐发也更加完整和逻辑一贯。
译者:张卜天
上架时间:2017-04-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贝克莱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汇集了鲁道夫·贝耐特教授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十二篇论文。所选文章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理论和核心概念为轴心,既反映了贝耐特教授在胡塞尔现象学研究以及整个现象学哲学论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又展示了现象学理论研究在当代哲学探索中的理论现实性、活跃性和开放性。
    (比)鲁道夫·贝耐特著 刘哲选编哲学21.6万字
  • 会员
    随着全球化的深度行进,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力量也日益活跃,思想观念在全球的流动会引发什么样的回响与激荡?未来是走向“文明的冲突”,还是“文明的融合”?历史学特别是思想史研究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并做出应有的回应?本书从全球思想史视野出发,研究概念与文本的全球性流动,考察和辨析这一流动与移位对人们的影响,及其如何塑造人们的价值世界,进而展开建构世界的实践。期待这一探讨能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资源,
    孟钟捷 李宏图主编哲学30.1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结构上的一致性,并且运用辩证的方法把全部哲学阐述为自我意识的不断前进的历史,更将哲学家的思考与客观自我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阐释为柏拉图式的回忆和对话。这些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谢林哲学20.9万字
  • 会员
    本书主张“哲学思考就是哲学地研究哲学史”,围绕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柏拉图的《理想国》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考察了两部作品所代表的政治哲学的延续与差异,提供了一种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黑格尔甚至西方政治思想的思路。
    (英)迈克尔·贝雷斯福德·福斯特哲学12.4万字
  • 会员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嘉映哲学23.8万字
  • 会员
    本书熔自然哲学与先验唯心论哲学于一炉,分为“一般哲学”部分与“特殊部分”,前者阐述了上帝(或绝对东西)的理念及其与特殊东西的相互关系,后者不仅从一般与特殊两方面展示了描述“实在世界”的自然哲学,还专章描述了“观念世界”及其各潜能阶次。
    谢林哲学33.5万字
  • 会员
    本书选取了与“弥尔主义”形成对照的另一大民主传统“卢梭主义”的创始人——卢梭,以卢梭的平等观念在清末民初思想界的引入和诠释为线索,提出了另一种建构性的分析。由于卢梭思想在清末民初社会传播的广泛性和历史性,本书不局限于某一位特殊的阐释者或传译者,而是组织了一个与《自由的所以然》相比更为丰富的观察维度,以此为契机,追溯平等观念的脉络和过程。
    文雅哲学20.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美)卡尔·贝克尔哲学9.5万字
  • 会员
    马尔库塞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他的学说在二战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本人也通过与当时社会运动的积极互动而赢得了“新左派之父”的名号。本书选取马尔库塞相对成熟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围绕其理论固有的实践指向,揭示了社会批判理论内在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演变与新左派运动的相互关系。
    涂鹏哲学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