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清华在线阅读
会员

老清华

《老清华》编辑组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史10.7万字

更新时间:2018-12-17 10:49:23 最新章节:第6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民国趣读老清华》是追忆当年老清华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冯友兰、潘光旦、陈岱孙、孙锡三、梅祖彦、张申府、马约翰、梅贻宝、费孝通……这些文字从不同侧面叙述了民国时期清华的校史、民国时期的历任校长、生源、课程设置、教师风范、校舍环境以及当时校内、校外学生参加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文章即可让我们看到当年是什么样的学子考到清华、什么样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讲台传道授业;这些学子这些老师,在那个风急浪涌的时代,他们经历了什么,见证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们有怎样的情感情怀,又有什么样的一生。他们的记述就像爬满记忆之墙上的藤蔓,让我们能更好了解清华的过去,更好了解清华之所以来,他们曾经生活在清华的过去,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时光,他们是亲历者,在他们笔下,有家事的细琐,有国事的波澜,如今去读,情景犹如历历,这些情景连缀成锦,让那段时光变得华丽有光彩。
品牌:中国文史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文史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老清华》编辑组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此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蒋维乔在日本学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纲》基础上撰写的著作,对民国以后的中国佛教研究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本书的特点为简要系统,不乏卓识;语言畅达,不失曲雅风趣;资料丰富,存厥存疑。不无为国人的佛教研究开辟道路之意。
    蒋维乔文化19.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征服与文化》是作者托马斯·索威尔15年研究和旅行的成果。索威尔曾两次环游世界,多次到访地中海、波罗的海和环太平洋地区。本书聚焦不列颠、非洲、斯拉夫人和印第安人这4个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地域和民族,通过追溯征服的源头,展现了在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那些不曾被时间所湮没的鲜活事例。在讲述重大历史事件发展进程的同时,作者还从征服对世界经济、军事、政治格局的改变,对民族命运和社会,甚至对人类生物学的改变做
    (美)托马斯·索威尔文化史25.5万字
  • 中国思想史上,并非全是王权主义,也有过思想共和。公元1世纪到公元17世纪,是思想共和的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思想共和以三次文化相会为标志,开出三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次是孔子与老子的相会,带来了诸子百家兴起,形成了中国传统;第二次是西域思想入中土,与中国传统融合,进而玄佛合流,庄禅相融,儒释道合一,在此基础上,有了朱熹、陆九渊、陆九龄之约,使中国思想进入第二个发展周期;第三次是东方的徐光启与西方的
    刘刚 李冬君文化史20.3万字
  • 会员
    两个轮子上承载的幸福和一项巧妙技术的文化史。作者讲述了自行车发明伊始人们带来的解放之喜。人类第一次可以摆脱畜力的束缚,以并不高昂的代价单独行。一部自行车的文化史从一座火山的喷发开始,一直讲述到20世纪中国家庭的“三大件”之一。作为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交通工具,今天看起来并不复杂的自行车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在战胜其他竞争者的过程中,它的形态和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自被发明以来
    (德)汉斯-埃哈德·莱辛文化史11.7万字
  • 会员
    中东地区绽放了人类文明最早的花朵,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延续至今。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中东地区的历史知之甚少,唯一的史料就是《圣经》。然而由于《圣经》的宗教属性,18、19世纪的许多学者对其中的历史记载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古代的传说。但是,随着19世纪在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的重要考古发现,人们意识到了《圣经》的历史价值,因此重新将其作为重要的考古参考,并取得了许多有意思的发现。
    (英)彼得·马斯特斯文化史6.1万字
  • 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在文明进化的每一段进程中,星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智人祖先仰望星空,将其当作时钟,计算时间的流逝。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揣摩周围的世界,思索如何在其中生存,以及他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星空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认知革命!按照传统的观念,农业触发了文明的诞生。但这本书认为,天文才是文明之源!为了修建针对星空的固定仪式场所,人类开始走向定
    (英)斯图尔特·克拉克文化史12.4万字
  • 会员
    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著作里告诉我们:暴力其实在减少,我们正生活在历史上特别和平的时代。他以暴力水平为标尺,用“六大趋势”重新归纳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并展示了大量数据资料和上百幅图表,量化了暴力减少的趋势。平克认为,解释暴力减少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五种心魔”和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四位善良天使”,以及这些内生的心理机制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人性并没有改变,但诸多有利的外生力量(如政府组织、
    (美)斯蒂芬·平克文化史61.2万字